首页> > 半江芙蓉两心知:前文+后续

>

半江芙蓉两心知:前文+后续

江从容著

本文标签:

小说《半江芙蓉两心知:前文+后续》是作者“江从容”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冯春冯春长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第一回 秦淮河畔初逢艳 醉花楼中暗结香话说江南金陵,秦淮河穿城而过,画舫凌波,灯影摇红,端的是“六朝金粉地,十里温柔乡”。河沿有座“醉花楼”,乃金陵头一等的清倌行院,老鸨王妈妈极善调教女儿,所育姑娘皆通文墨,能抚琴唱曲,其中最拔尖的,便是年方二八的柳嫣然。这嫣然生得眉如远黛,目似秋水,鬓边常簪一支白......

来源:cddp   主角: 冯春冯春长   更新: 2025-05-04 22:35:53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以冯春冯春长为主角的现代言情《半江芙蓉两心知:前文+后续》,是由网文大神“江从容”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渔妇闲聊:“对岸蒋老汉家的素心娘子,生得可真像画里的人,听说从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呢”冯春心头剧震,寻到那座茅屋时,正见素心站在船头,鬓边别着朵野蔷薇,手里牵着个小女孩——“嫣然!”他脱口而出,素心浑身一颤,手中的鱼篓“扑通”掉进水里菱姑吓得躲到她身后,蒋渔闻声从屋里出来,见冯春衣着华贵,手按竹竿,挡在素心面前:“你是何人?为何惊吓我娘子?”第八回茅檐下论前尘事渔灯畔断未了缘素心望着冯春,泪...

第7章

苦,却比醉花楼安稳。

素心跟着蒋渔学补渔网、晒鱼干,虽常被麻线勒红手指,却笑得比从前真心。

某日黄昏,蒋渔背着鱼篓回来,见素心在茅檐下教菱姑念《三字经》,夕照将她身影拉长在泥墙上,鬓角别着朵野茉莉,想起亡妻临终前说的:“菱姑没了娘,你若遇着好女子,便续了弦吧。”

第六回 柴门共剪西窗烛 渔网同织陇头月蒋渔出海遇着风浪,归来时发着高热,浑身滚烫。

素心慌了神,翻出草药煎了姜汤,整夜守在床头。

菱姑缩在角落哭,素心搂着她道:“别怕,你爹爹福大命大。”

亲手替蒋渔擦身,见他背上有道旧疤,足有尺长,想是打渔时被礁石划的,心中又是酸又是疼。

三日后蒋渔退烧,见素心眼下乌青,鬓边竟添了几根白发,讷讷道:“累你操心了。”

素心别过脸去:“若没有你,奴家早喂了鱼了。”

从此两人之间添了层说不出的默契,蒋渔打渔归来,总会带朵野花给素心插鬓;素心缝补衣裳,也总在蒋渔的衣襟上绣朵小浪花。

渔村飘起细雪。

素心在灶前熬鱼粥,见蒋渔蹲在门槛上补渔网,菱姑趴在他膝头打盹,想起去年今日,自己还在醉花楼陪客人赏雪,强颜欢笑,如今却在这茅屋里,守着真正的烟火暖香。

“蒋大哥,”她第一次唤他大哥,“等开春,奴家跟你学撑船吧。”

蒋渔手一抖,麻线缠住了指尖:“你身子弱,海上风硬——”话未说完,素心已递来热粥:“当年在秦淮河,奴家也常坐船,只是那时的船,载的是胭脂粉,如今的船,载的是鱼和光。”

火光映着她脸,比当年的白芙蓉更添三分暖意。

第七回 忽闻岸上马蹄急 却见墙头纸燕飞却说冯春在醉花楼得知“嫣然已死”,痛不欲生,在秦淮河畔立了座“芙蓉亭”,亲自撰写碑文,每逢初一十五,必来祭拜。

这日他带着书童路过桃叶渡,忽见水面漂着片绣着小浪花的布角,竟与嫣然当年的素纱衣相似。

“停船!”

冯春捞起布片,见边角绣着半朵残荷,针法虽粗,却与嫣然当年的“鸳鸯戏水”针法暗合。

书童道:“公子莫不是思恋过甚?

这粗布衣裳,怎会是柳姑娘的?

从此他常出访金陵周边渔村,听见有

《半江芙蓉两心知:前文+后续》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