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半江芙蓉两心知番外+无删减

>

半江芙蓉两心知番外+无删减

江从容著

本文标签:

现代言情《半江芙蓉两心知番外+无删减》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江从容”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冯春冯春长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第一回 秦淮河畔初逢艳 醉花楼中暗结香话说江南金陵,秦淮河穿城而过,画舫凌波,灯影摇红,端的是“六朝金粉地,十里温柔乡”。河沿有座“醉花楼”,乃金陵头一等的清倌行院,老鸨王妈妈极善调教女儿,所育姑娘皆通文墨,能抚琴唱曲,其中最拔尖的,便是年方二八的柳嫣然。这嫣然生得眉如远黛,目似秋水,鬓边常簪一支白......

来源:cddp   主角: 冯春冯春长   更新: 2025-05-04 22:35:45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小说《半江芙蓉两心知番外+无删减》,是作者“江从容”笔下的一部​现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冯春冯春长,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但见冷月如钩,波心荡碎,想起与冯春初逢时的诗酒相酬,终成镜花水月,悲从中来,竟投身入水。河面上漂着半盏残灯,随波逐流。恰有个打渔的渔夫驾着乌篷船经过,见水中有人扑腾,慌忙抛下渔网,将嫣然捞起。这蒋渔年近四十,妻子早逝,独自带着七岁的女儿菱姑度日,为人忠厚老实,见嫣然遍体生凉,鬓间芙蓉已褪成枯色,忙将...

第6章

奈何病入膏肓,恐难相见。

香囊为证,芙蓉为媒,若有来生,愿做公子案头墨,枕边书,永伴左右。”

冯春捧着书信,泪如雨下,忽然看见信末题了首绝命诗:“芙蓉谢尽水云乡,一瓣心香伴月凉。

若问奴家何处去,秦淮河畔柳丝长。”

他抱着檀木匣,踉跄着走到秦淮河畔,只见河水悠悠,当年的听雨轩、芙蓉馆,仿佛还在眼前,却再不见那个鬓边簪着白芙蓉的倩影。

忽然一阵风过,水面漂来几片芙蓉花瓣,恍若嫣然当年抛落的素帕,带着无限深情,却终究随波逐流,再难寻觅。

第五回 寒江夜渡遇渔火 茅檐陋巷隐芳踪却说嫣然那日被冯夫人逼得咳血,心灰意冷之下,趁夜逃出醉花楼,踉踉跄跄走到秦淮河畔。

但见冷月如钩,波心荡碎,想起与冯春初逢时的诗酒相酬,终成镜花水月,悲从中来,竟投身入水。

河面上漂着半盏残灯,随波逐流。

恰有个打渔的渔夫驾着乌篷船经过,见水中有人扑腾,慌忙抛下渔网,将嫣然捞起。

这蒋渔年近四十,妻子早逝,独自带着七岁的女儿菱姑度日,为人忠厚老实,见嫣然遍体生凉,鬓间芙蓉已褪成枯色,忙将她抱回船上,生了火盆取暖。

次日醒来,嫣然见自己躺在船舱里,身上盖着补丁摞补丁的青布被,床头坐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瞪着大眼睛看她:“姐姐醒啦!

爹爹说你是水芙蓉变的呢!”

蒋渔端着姜汤进来,搓着手道:“姑娘莫怕,小人姓蒋,昨日在河心救了你。

你可还记得家住何处?”

嫣然摸了摸鬓边,芙蓉簪早已失落,想起醉花楼的勾心斗角,冯府的门第之见,长叹一声:“奴家本是苏州人,随父来金陵投亲,不想遇着拐子,流落烟花巷。

如今亲人皆无,也不愿再回那是非地。”

说罢落下泪来,“若不嫌弃,容奴家在此帮衬,权当报恩。”

蒋渔见她生得娇弱,哪像能做粗活的,却见她执意要留,便收拾了间偏厢给她住,又给她取了个假名“素心”。

菱姑欢喜有人作伴,整日缠着素心教她认字,唱小曲。

素心见蒋渔每日天不亮便出海打鱼,归来时浑身湿漉,手掌粗糙如树皮,却将最好的鱼肉留给她和菱姑,心中渐生感激。

渔村的日子清

《半江芙蓉两心知番外+无删减》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