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沉默了。她想起自己做模型时,确实默认了“文创园=收租金”的传统模式,从未考虑过衍生品和联名合作的可能性。她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试图在现有模型里加入这些变量,可大脑却有些混乱——那些原本清晰的数据节点,好像突然被林砚抛出的“文化IP矩阵快闪体验区”打乱了节奏。
“苏分析师要不要再看看这个?”林砚从口袋里掏出另一张纸,不是报表,而是份《非遗手艺传承白皮书》,扉页上盖着市文旅局的公章,“我已经和文旅局达成合作,未来三年,林氏文创园会成为全市非遗研学基地,政府每年会补贴园区运营成本的25%——这部分补贴,我也没写进之前的报表里。”
苏清接过白皮书,指尖触到纸张的温度,忽然觉得有些发烫。她一直以为林砚是个只谈“理想”的理想主义者,却没想到对方的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甚至把“政策补贴IP衍生联名合作”这些商业手段,像《孙子兵法》里的兵法策略一样,环环相扣地布局着。
“林总这是在‘以逸待劳’?”苏清忽然开口,语气里少了几分之前的锐利,多了些探究,“先靠非遗工坊吸引关注,再用衍生品和联名合作打开营收缺口,最后引入政府补贴巩固运营——步步为营,等着市场认可?”
林砚挑了挑眉,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苏分析师也懂《孙子兵法》?不过我更倾向于‘连环计’——单一的商业模式都有风险,把政策、文化、商业绑在一起,才能让园区走得更稳。”他抬手看了眼表,“快到下午三点了,苏分析师要不要去看看陶艺工坊的‘亲子体验课’?现在报名已经排到下个月了,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文化体验’买单,这也是一种潜在的营收增长点——数据里看不到,但市场能感受到。”
苏清没有拒绝。她跟着林砚走向陶艺工坊,看着孩子们围着老师傅,小心翼翼地捏着陶土,脸上满是兴奋;看着家长们举着手机拍照,时不时询问工作人员“能不能定制专属陶艺品”;看着文创商店里,游客们拿着漆艺书签和榫卯拼图,讨论着“这个送朋友很有意义”。
那一刻,苏清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模型里,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变量——“人对文化的情感价值”。林砚不是不看重数据,而是比她更清楚,有些价值,不能只用数字衡量;有些商业布局,需要像研读《孙子兵法》一样,既要懂谋略,也要懂人心。
“林总,”苏清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林砚,语气认真,“我需要重新调整风险评估模型,把您提到的衍生品销售、联名合作和政府补贴都加进去——或许,之前的结论需要修正。”
林砚笑了,阳光落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温和:“苏分析师愿意重新评估,我很感谢。不过我也得提醒您,商业里没有绝对的‘安全边际’,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林氏文创园的价值,还会随着时间,慢慢释放。”
苏清没再说话,只是握紧了手里的平板电脑。她知道,这场和林砚的“交锋”,自己或许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不是因为数据不够精准,而是因为对方比她更懂,如何在“文化”与“商业”之间,下一盘漂亮的棋局。而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盘棋局里的每一步,都精准地呈现在风险评估模型里,让那些冰冷的数据,也能读懂“文化”背后的商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