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周海既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变量。
让陈捷发言,说好了,是集思广益。
说砸了,也无伤大雅,不过是一个实习生的胡言乱语。
但这一招,却把所有的压力,瞬间都转移到了陈捷身上。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实习生身上。
高强眼神里带着一丝轻蔑,林南东眼神里则充满了担忧和鼓励。
陈捷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局长在给自己机会,也是在给自己出难题。
这是万丈悬崖,也是通天阶梯。
他放下笔,缓缓站起身,先是向着主位的周海和会议桌前的各位领导,谦逊地鞠了一躬,然后开口:
“谢谢周主任,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
他的声音不大,但清晰沉稳,瞬间让有些嘈杂的会场安静了下来。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真知灼见,学生深受启发,特别是经济局高局长团队的方案,数据翔实,模型专业,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学生非常佩服。”
陈捷一开口,没有反驳任何人,而是先对最强势的高强,送上了一顶高帽。
高强脸上的轻蔑,果然缓和了几分。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年轻人,很上道。
“学生学的是法律,对经济和党建都是外行,不敢妄言。”陈捷姿态摆得极低,“只是从一个普通学习者角度,产生了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想向各位领导请教。”
“我认为,高局长的方案,抓住了改革的动力核心,那就是如何通过体制创新,解放生产力,而林处长和党建局的老师们,则抓住了改革的稳定底盘,那就是如何确保改革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这两者,就像一辆赛车的油门和刹车,缺一不可,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侧面。”
这番话瞬间将原本对立的观点,拉到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内。
高强和林南东的脸色都缓和了下来。
“那依你看,如何才能让油门和刹车,更好地协同配合呢?”周海饶有兴致地追问道。
陈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全新维度:
“周主任,各位领导,刚才我们的讨论,都聚焦在‘我们应该做什么’上,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数据增长,也不是为了稳定而稳定,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我们方案的设计,是否可以引入一个‘群众获得感’的评价维度?”
群众获得感?
这五个字一出,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在座的都是顶级智囊,瞬间就明白了这五个字背后,蕴含的政治智慧和全新执政理念!
这个提法,跳出了单纯的经济或维稳视角,直接站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高度,为整个改革,找到了一个最根本落脚点和价值标尺!
陈捷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比如,高局长的方案里,提到要精简某个审批流程,这很好,能提高效率。”
“但我们能不能再往前想一步?这个流程精简后,老百姓去办事,是不是真的更方便了?等待的时间是不是真的缩短了?他们的主观感受,是不是更好了?”
“再比如,林处长担心的社会稳定问题,我们能不能不只是被动地去维稳,而是主动地去创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