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小陈,辛苦了。”林南东站起身,走到陈捷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今天,你当记首功。”
“林处言重了,都是在您的带领下,我只是做了点辅助工作。”陈捷连忙站起身,姿态依旧恭敬。
林南东看着他,笑了笑,没再多说。
有些话,不用说透,彼此心里明白就好。
从今天起,自己再也不能把这个年轻人当成一个普通实习生来看待了。
……
第二天上午九点,综合局的局务会上。
周海主任拿着那份新鲜出炉的稿件,反复看了三遍,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作了毫不掩饰的赞许。
“好!好稿子!”周海将稿子在桌上轻轻一拍,“南东,你们二处这次打了个漂亮仗啊,一个晚上拿出这种质量的稿子,了不起!”
林南东脸上虽然带着谦虚笑容,但眼中的得意却藏不住。
“主要是部里领导催得急,我们也是被逼出来的,处里同志们熬了一个通宵。”林南东说道。
“通宵是值得的,”周海点了点头,“南东,跟我说句实话,这篇稿子的核心思路,特别是那个‘三治融合’的提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周海是何等人物,他一眼就看出,这篇稿子的风格和思想高度,与林南东以往的水平,有明显的跃升。
林南东心中一凛,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实话实说。
在这样的领导面前,任何贪功和隐瞒都是愚蠢的。
他坦然地说道:
“报告周主任,不敢瞒您,稿子的核心框架和‘三治融合’这个提法,主要来自于我们处新来的一个实习生,燕大法学院的陈捷。”
“哦?”周海眉毛扬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浓厚兴趣,“那个院长亲自推荐来的年轻人?”
“是的。”林南东简要地将昨天下午和晚上的情况汇报了一遍,他没有夸大陈捷的作用,但也没有丝毫贬低,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事实。
“……这个年轻人,思想很敏锐,知识储备也很扎实,最难得的是,态度非常端正,能吃苦,是个好苗子。”这是林南东最后的评价。
周海听完,拿起那份稿子,又看了一遍,缓缓地点了点头,意有所指的说道:
“人才难得啊,南东,既然是好苗子,就要用好,压担子,多锻炼,不要怕他年轻,我们这里,不看资历,只看能力。”
“是,我明白。”林南东心中一喜,知道这是局长在给自己授权。
会议结束后,周海像是无意间路过文稿二处,探头进来转了一圈。
他的目光在办公室里扫过,最后落在了那个正襟危坐、埋头整理资料的陈捷身上,停留了两秒钟,然后什么也没说,便转身离开了。
但就是这短短的两秒钟,让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变得微妙起来。
一些敏锐的人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进入了局领导的视野。
从那天起,陈捷在办公室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
老张、小王他们,再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实习生,遇到一些棘手的材料,甚至会主动过来向他请教。
“小陈,你帮我看看,这段关于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表述,是不是有点太软了?”
“陈捷,你那有没有关于长三角地区网格化管理的最新数据?”
面对这些,陈捷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
他从不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总是以商量的口吻说:
“张老师,您看这样调整一下会不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