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贝的“补救连招”没撑过三天,风向就彻底倒了。
打开美团搜“东贝莜面村”,评分栏里刺眼的1.0分扎得人眼睛疼。
下面清一色的“一星避雷”。
“说好的开放后厨?
去了三次都被拒绝。”
“吃了‘罗野菜单’的烧麦,嚼着还是像冷冻的。”
“价格没降多少,诚意倒降没了。”
有网友拍了各地门店的视频:曾经饭点要排两小时队的店,如今玻璃门里空荡荡的。
服务员杵在柜台后玩手机,连门口的迎宾牌都落了灰——门可罗雀四个字,此刻照进了现实。
后来有内部员工偷偷爆料,东贝总部的日营业额直接掉了超1000万。
不少门店开始裁人,连之前吹得震天响的“中央厨房”都停了两条生产线。
消息一出来,没人同情,评论区全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我选在晚上八点开了场直播,没搞花里胡哨的布景,就坐在书桌前,面前摆着那天拍的东贝食材照片。
刚开播,在线人数就往百万冲,弹幕刷得像瀑布。
“罗老师快骂!”
“支持你曝光到底!”
我先摆了摆手,让弹幕慢下来。
“今天不骂东贝,想跟大家聊点实在的。”
我拿起那张牛肉包预制菜包装图。
“我其实不反对预制菜——现在餐饮节奏快,预制菜能提高效率,只要合规、安全,没什么不能说的。”
话锋一转,我指着屏幕上东贝的价目表。
“但我反对的是‘挂羊头卖狗肉’。”
“15块的馒头说是‘古法现做’,实际加了改良剂;38块的莜面说是‘当日手擀’,其实是复热的预制品——你用预制菜的成本,卖着现做的价,把顾客当傻子耍,这才是问题的根儿。”
我又翻出之前整理的东贝成本表。
“大家算笔账,冻羊肉卷一斤成本不到20,他们切片卖,一份58,翻了两倍多;预制烧麦皮批量采购,一张成本两毛钱,包点馅就卖24块一笼——这利润,比抢钱还容易。”
弹幕瞬间炸了,全是“难怪这么贵被坑了好多次”的吐槽。
我等了会儿,继续说。
“我做探店博主这么久,想推动的从来不是‘打倒谁’,而是行业透明化。”
“你是预制菜,就明明白白标出来;你是现做,就经得起镜头检验。
别让顾客吃顿饭还要猜——这才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直播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在线人数破了300万,涨粉直接超百万。
后台全是“支持透明化罗老师说得对”的留言。
甚至有不少餐饮博主私信我,说想跟我一起做“透明探店”,把食材、成本、制作流程都拍给顾客看。
关掉直播,我看着窗外的夜景,突然觉得这场风波没白闹——或许从今天起,真能有越来越多的餐馆,不敢再把“欺骗”当生意做了。
而东贝?
它不过是给所有心存侥幸的商家,当了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