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跨国灵韵研究联盟发来消息,邀请林砚担任 “人类文明灵韵共同体” 秘书长,统筹全球灵韵遗产的保护与交流工作。林砚看着消息,抬头望向天空,仿佛看到了汉代商队穿越戈壁、波斯商人在集市交易、两河流域工匠制作玻璃珠的场景 —— 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碎片,正通过灵韵的纽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未来,还有更多的灵韵遗产等待发现,更多的文明故事等待讲述。” 林砚轻声说道,指尖的淡青色灵韵与广场上的全息投影相互呼应,在夕阳下勾勒出一幅 “人类文明和谐共生” 的美好图景。他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灵韵传承与文明交流的全新起点 —— 在守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他将继续前行,永不停歇。
“汉代丝路灵韵” 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林砚作为 “人类文明灵韵共同体” 秘书长,将工作重心转向全球灵韵遗产保护技术的普及与协同修复。在国家文物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灵韵遗产保护技术全球培训计划” 率先启动,首期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埃及、希腊、印度、墨西哥等 15 个国家的 30 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培训地点设在 “汉代丝路灵韵研究基地”,林砚亲自担任主讲老师。
开班仪式上,林砚向学员们展示了灵韵技术的核心设备 —— 新一代三维灵韵扫描仪、灵韵急救剂调配系统、跨国灵韵共鸣终端。“灵韵技术的本质不是‘改造’文物,而是‘唤醒’文物承载的文明记忆。” 他一边操作扫描仪,一边讲解,“以埃及金字塔的石碑为例,通过灵韵扫描,我们能捕捉到石碑雕刻时工匠注入的‘创作灵韵’,从而还原古代埃及的雕刻技法与文化符号。”
叮!触发主线任务:完成首期 “灵韵遗产保护技术全球培训计划”,培养国际化灵韵保护人才;启动 “人类文明灵韵联合修复项目”,修复埃及罗塞塔石碑残片、希腊雅典卫城陶瓶等跨国灵韵载体;筹备首届 “人类文明灵韵博览会”,展现全球灵韵遗产的多元魅力。任务奖励:积分 5500,“跨国灵韵协同修复” 终极技能,解锁 “全球灵韵遗产数字共享平台” 权限。
培训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在理论课上,林砚系统讲解了灵韵的分类(竹木灵韵、金属灵韵、陶瓷灵韵等)、灵韵数据建模方法、跨国灵韵共鸣原理;在实践课上,学员们分组操作设备,对基地收藏的汉代竹简复制品、波斯波利斯丝绸残片复制品进行灵韵扫描与修复模拟。
来自埃及的学员阿米娜在修复模拟中遇到了难题 —— 她负责的 “模拟罗塞塔石碑残片” 灵韵信号不稳定,无法完成数据建模。林砚上前指导,指出问题根源:“埃及石碑的‘岩石灵韵’与汉代竹简的‘竹木灵韵’特性不同,需要调整扫描仪的激光强度与灵韵感应频率,才能稳定捕捉信号。” 在他的指导下,阿米娜很快完成了建模,兴奋地说:“回去后,我要先用这项技术修复罗塞塔石碑的残片,让更多人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灵韵!”
叮!完成首期全球培训计划,培养 30 名国际化灵韵保护人才,奖励积分 1800,跨国灵韵协同修复技能熟练度 +90。当前积分: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