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宫三千太无聊,朕决定开发航母


他的手指又滑向富庶的江南。

“工坊停滞,农田减产,苛捐杂税却一年比一年多。”

“朕再问你,是引经据典能造出新农具,还是实地勘察能查清烂账?”

夏无双猛地转身,目光直刺苏景渊内心。

“朕不是要挤走文人!”

“朕是怕,再只靠文人,这大夏江山,就他娘的撑不住了!”

“国舅你想想,国将不国,蛮族铁蹄踏入京城,社稷倾覆!”

“到那时,你们引以为傲的文人风骨和道统地位,还能依附于何处?”

“不是朕要动你们的根基!”

“而是不改,我们所有人的根,都会被连根拔起!”

这番话,没有一句废话,一字一句,都让苏景渊胸口发闷。

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皇帝说的是事实。

他怕的从来不是改革。

而是怕改革的刀,会砍掉什么,又会怎么砍。

看着陷入沉默的苏景渊,夏无双知道,火候到了。

他抛出了为对方精心准备的,无法拒绝的筹码。

“所以,朕今天找你来,不是问罪。”

“是想请你,帮朕一个忙。”

苏景渊喉结微动。

“朕打算,在未来的科举中,逐步增加实务策论的比重。”

夏无双一句话,让苏景渊的心猛地沉入谷底。

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然而,夏无双的下一句话,却让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但是,这实务题,考什么,怎么考,朕不插手。”

“全权交由你翰林院来定。”

夏无双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你可以派学士们去各州县采风,去听,去看,去问。”

“把地方的症结,百姓的疾苦,变成考题。”

“朕要能吏,但更不希望,选上来一群只知算计、不懂仁义的账房先生。”

“这个仁政的底子,礼法的标尺,朕希望,由你,由翰林院,来为朕把控。”

苏景渊的呼吸蓦地一滞。

他只觉得耳中嗡嗡作响,皇帝这番话里的深意,让他一时间无法思量。

这不是削权!

这是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授予翰林院更大的权力!

让翰林院从一个单纯考核经义的学术机构,变成一个能够定义实务标准、引导国家人才选拔方向的权力中枢!

第二步:利益捆绑完成。将实务题出题权这个核心利益点,作为锚点,将翰林院牢牢固定在改革的战车上。

夏无双没给他太多震惊的时间,抛出了第二个,更具诱惑力的筹码。

“至于举荐制,朕也知道你们担心,会混进来一些不学无术的市井小人。”

“所以朕决定,所有被举荐的人才,无论农技多好,算学多精,入仕之前,都必须经过翰林院的品行考核。”

“考核只考两样:儒学基础,个人德行。但凡你们认为此人品行不端、不通礼义,便可一票否决。”

“朕,绝无二话!”

如果说第一个筹码是话语权,那第二个,就是赤裸裸的人事筛选权!

这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安全阀!

确保了无论实务的口子开多大,最终能进朝堂的,都必须是文官集团认可的人!

苏景渊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感觉自己像个严阵以待的棋手,却发现对手根本不按棋盘的规矩来。

对方直接掀了棋盘,然后递给他一套全新的、由他拥有最终解释权的规则。

这棋,还怎么下?

没得选。

“陛下……想让臣,如何做?”

苏景渊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很简单。”

夏无双坐回软榻,姿态重新变得慵懒,仿佛刚才那个言辞锋利的帝王只是幻觉。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