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五、屯垦成效显,边疆稳固展新貌
章和十一年冬,屯垦区已经成了一个热闹的小村落。流民们都住上了新房,家里有了存粮,有的还买了耕牛、农具,日子越过越红火。屯垦区的田地也从最初的荒地,变成了良田,每年能收粮食十几万石,不仅够流民自己吃,还能给边军补充粮草。
阳原县的百姓和屯垦区的流民相处得也很好,大家互相帮忙,有的一起种地,有的一起养蚕,有的一起去互市买卖东西。之前因为逃荒而离散的家庭,也有不少在屯垦区团聚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日子。
边军的粮草也越来越充足,士兵们再也不用饿肚子,训练起来更有干劲了。李将军看着屯垦区的变化,感慨地说:“侯爷,您这屯垦的办法真是太好了!不仅解决了流民的问题,还充实了边军的粮草,巩固了北境的边防。现在的北境,比以前安稳多了。”
赵宸翊点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流民们勤劳肯干,士兵们尽心尽力,阳原县的百姓互帮互助,才有了现在的局面。但咱们不能满足于此,还要继续扩大屯垦区,让更多的流民能有田种、有房住;另外,还要改进农桑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让北境的粮草储备更充足。”
年底,章和帝收到了赵宸翊关于屯垦的奏折,龙颜大悦,下旨嘉奖赵宸翊:“靖安侯推行屯垦,安流民、稳边疆、充粮草,功绩卓著,赏黄金二百两、绸缎二百匹;屯垦区的流民,再免三年赋税,鼓励他们继续农桑。”
消息传到屯垦区,流民们都欢呼起来。张婆婆说:“皇上还惦记着俺们这些流民,俺们一定要好好种地,不辜负皇上和侯爷的期望。”
二皇子在长安听到消息,气得把书房里的书都扔了。他本来以为流民会给赵宸翊添麻烦,没想到赵宸翊不仅解决了流民的问题,还立下了功绩,威望越来越高。可他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心里暗暗着急。
六、尾声:屯垦延绵固边疆,和平之花绽北境
章和十二年春,赵宸翊扩大了屯垦区的范围,把阳原县以北的大片荒地也划了进来。更多的流民从河北、山东赶来,屯垦区的人口很快就达到了一万多人。赵宸翊让人在屯垦区建了学校,让流民的孩子能读书识字;还建了医馆,让流民能看病吃药。
屯垦区的农桑也越来越发达,不仅种粮食、养蚕,还种了棉花、水果。互市上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有流民种的水果、织的棉布,有匈奴的皮毛、战马,还有江南的丝绸、茶叶,每天都热闹非凡。
栾提阿古拉听说屯垦区的事,特意派呼兰来参观。呼兰看着屯垦区里绿油油的田地、整齐的房屋、欢笑的流民,心里满是赞叹:“侯爷真是有远见!这屯垦不仅让大雍的流民有了活路,还让北境的粮草更充足,咱们匈奴也能买到更多新鲜的粮食和好用的商品——这和平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赵宸翊笑着说:“只要咱们都守着盟约,共同努力,北境的和平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以后,咱们还可以一起开发边境的资源,比如一起挖煤、一起开矿,让汉匈两国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呼兰连连点头:“侯爷说得对!我回去就跟单于说,让他也派匈奴的百姓来学习农桑,咱们一起把北境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