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可这东西吃多了容易胀气反酸,也不顶饿,干活时使不上力气,寻常人家多是掺着别的粗粮吃。
田家不种这玩意儿,她穿越过来这么久,连一口红薯味都没尝过。
”红薯......”
田娇娇盯着粮袋里露出的半截红薯,皮是红褐的,看着就粉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烤红薯、芝士奶油焗红薯、拔丝地瓜、红薯泡芙......
这些前世随口就能吃到的美味,在脑海里走过马灯,勾得她喉头直动。
必须安排上,她要香香甜甜的红薯!
至于什么粗粮耐吃顶饿?
再这么吃下去,她撑不到饿死那天,就先苦死了。
卖鸡蛋赚的三十文钱,花六文买了两个肉包子,手里还剩二十四文。
红薯五文钱一斤,买四斤正好二十文,剩下的四文还能留着应急。
四斤红薯,只她一个人吃,能吃好久了。
田娇娇刚要开口,就见两个伙计扛着个半人高的破旧麻袋从后院出来。
麻袋口没扎紧,漏出几粒黄澄澄的麦子,看着颗粒饱满。
但那两名伙计却愁眉苦脸。
“店家,这些粮食是要运走吗?”田娇娇心里一动问道。
她入镇时就看见粮铺外,堆着好几袋类似的麻袋,当时还多看了几眼。
隐约听伙计们议论,好像是生虫了?
一想到这些天对空间用法的拓展,田娇娇有了几分盘算。
若是能低价收些生虫的粮食,利用空间挑干净了,再转手卖出去,她不就能直接赚差价了?
划算的买卖。
田娇娇凑近一看,才发现这麦子比寻常粮食颗粒大,颜色也更亮,是专门喂马的大麦。
大麦是相当金贵的粮种,只有来往行商才会买给拉货的好马吃,寻常农户连见都少见。
她下意识在心里盘算价格。
大燕官方规定一两银子等于一百文钱。
可这些年天旱收成差,加上官府铸币掺了杂质,货币早就贬值了。
民间实际流通中,一两银子得兑一千文钱才算公道。
而大麦的市价是十四两一石,一石是一百二十斤。
这么一算,不就是......一百一十七文一斤?!
乖乖嘞.....
田娇娇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刚才舍不得吃的白面肉包子才五文钱一个,这一斤大麦能买二十三个肉包子!
她这兜里的二十四文钱,连二两大麦都买不起。
不得不承认,这年头马命比人命金贵多了!
农户们顿顿喝掺碴子的高粱糊糊,连点细粮都吃不起,可行商的马却能顿顿吃一百多文一斤的大麦。
贫富差距如此巨大,真是荒唐又现实,哪个时代都一样。
若非青山县背靠山脉,来往收购皮毛、药材的行商多,不少药材又图个新鲜,需要马匹拉货,粮铺也绝不会特意备着大麦这种昂贵的马粮。
罗三钱刚算完一笔账,听见问话,放下手里的算盘,叹了口气:“可不是运走,是愁着怎么处理呢!”
他说着,指了指伙计扛的麻袋,无奈道:“新来的伙计不懂照看,把这大麦存进了潮乎乎的库房,没几天就生了虫。
您说这马儿哪能吃生虫的粮?吃了准生病,轻了耽误赶路,重了马都能病死!”
麻袋角落确实有几个小洞,隐约能看见里面的虫蛀痕迹。
“若是寻常粮食,便宜点卖出去,总有人愿意要,人的口粮没有马讲究。可这大麦不一样啊!”
罗三钱拿起算盘,却没再拨动,干脆不吐不快,“能养得起马的行商,哪差这点钱?就算有人想贪小便宜,也不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