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裁员补偿,是大厂跪着送来的结局+番外+完结

嘟…嘟…嘟……” 录音被粗暴掐断。

嗡的一声,血液全涌上了头顶!

王秀英!

她果然被“优化”了!

她不识字!

那信用协议签名页上,她的名字还是别人代写的!

附件?

她根本连字都不认得!

那段残缺的录音,像暗夜划过的火柴,瞬间点燃了我脑子里那根早已绷紧到极限的弦!

指尖因为激动和控制不住的愤怒微微抖着。

我立刻回信:“你是谁?

还有别的吗?

王姐现在人在哪?!”

几乎是秒回:“保护自己。

哔平台,搜‘泥鳅翻浪’。

别信陌生人私聊群拉。”

然后那个号码再次拨打过去,变成了空号。

安全?

这个匿名的神秘人……是他?

四楼那个沉默寡言、刚刚还碰过面的外卖员?

还是……?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楼下徐美玉家那扇此刻依旧亮着灯的窗户。

打开那个号称“城市之眼”的哔平台,在搜索框里敲下“泥鳅翻浪”。

页面跳转,一个泥水翻涌的漩涡头像下,最新置顶的动态标题像块磁石吸住了我的目光:“35+职场‘泥鳅’的自救(一):被‘信用’割掉的青春,谁来买单?

揭秘新版信用法下的割肉术。”

没有公司真名,没有直接图片。

冷峻得近乎无情的文字,字字锥心:一个“我”被优化裁员的过程;被要求偿还“培训费”的无理追索;那份信用绑定协议附件里如何精心隐藏致命条款;最后直指核心——这是一种披着“优化”外衣、利用个人信用体系合法绑架劳动者的新型压榨。

没有咆哮,没有煽情,但每一句都像淬了冰的针,扎在当下所有35岁以上挣扎求存的人的痛点上。

帖子发出才半小时。

评论区已如沸水翻滚:“草!

这不就是我表姐的遭遇吗?!

眼泪掉下来了!”

“信用绑定就是个巨坑!

呼吁严惩这种钻空子的垃圾公司!”

“啧啧,自己签之前不长眼睛?

现在后悔了?

韭菜总也学不乖。”

手指向下滑动,看到一个高赞回复:“博主保重,别被法务函塞邮筒!

跪求火速更新(二)!”

下面是泥鳅翻浪自己回的:“后续已在路上。

记住核心:盲签。

信用。

圈套。”

嗡嗡嗡!

手机像催命符一样狂震起来。

是小刘!

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