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成八零小富婆番外

婆子家昨天刚拿了钱!”

信任一旦建立,事情就好办了。

很快,我的小“收购点”(就在我家院子)就热闹起来。

每天都有村民提着篮子、背着背篓来交货。

我严格按照账本上的标准收货,品相不好的坚决不要,价格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收来的山货,我仔细挑拣、分级、晾晒。

然后,我带着样品,亲自跑县里,甚至坐车去了趟市里。

目标客户不再是李老栓时代的小药铺、杂货店,而是瞄准了县里、市里新开的、看起来比较上档次的土特产商店,还有……机关单位的后勤采购!

我穿着自己改的干净利落的旧衣服(把肥大的裤腿收了,腰身掐了掐),梳着整齐的辫子,挎着装着样品的小布包,一家家去谈。

“老板,您看看我们柳溪村的野生木耳,朵大肉厚,颜色正,泡发率高,绝对纯天然。”

“主任,这是我们山里新采的猴头菇,炖汤最是滋补,过年过节给单位职工发福利,又实惠又有面子。”

嘴要甜,脸皮要厚,东西更要硬。

我带来的样品质量都是顶好的,价格也报得实在,比那些二道贩子低一点,但保证我的利润空间。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相对优惠的价格和一股子韧劲,我竟然真的打开了几条销路!

县里一家新开的“山珍阁”跟我签了长期供货合同,市里一家单位的后勤科也订了一批干货当年货福利。

资金开始流动起来。

赚到的钱,一部分继续投入收购,扩大规模;一部分,我用来改善生活。

我推倒了那间四面漏风的破土坯房,请人在原址上盖起了三间亮堂堂的红砖大瓦房!

青砖铺地,玻璃窗擦得锃亮,屋里刷了雪白的石灰墙。

这在当时的柳溪村,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好房子。

房子上梁那天,几乎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看着气派的新房,再看看穿着新做的的确良衬衫、指挥若定的我,人们眼神里的同情和轻视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羡慕、敬佩,甚至是一丝讨好。

“晚舟丫头……不,林老板,真是能干啊!”

“谁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看看人家林晚舟!”

“老栓叔地下有知,也该放心了。”

李秀芬一家远远地看着,眼神复杂,终究没敢凑上前。

李富贵更是彻底蔫了,在村里走路都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