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补匠,焦头烂额地寻找着遗漏的分号、拼错的变量名、逻辑的死循环。
困意如同沉重的铅块不断拉扯着他的眼皮,他只能一遍遍用冷水拍打脸颊,或者狠狠掐自己大腿。
蚊帐内,键盘单调的咔嗒声和主机风扇的嗡鸣,是这片寂静战场上唯一的号角。
终于,在一个天色微明的凌晨,程序的核心框架完成了。
他颤抖着手指,将模拟数据输入自己编写的简陋界面——那是一个用命令行字符拼凑出来的表格。
按下“运行”键。
屏幕上的字符疯狂滚动,几秒钟后,定格在一个计算结果上:模拟优化后,插件环节平均耗时降低了17%!
17%!
金柱子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带来一阵锐痛,却远不及心头那炸裂般的狂喜!
他成功了!
至少,在模拟的世界里成功了!
他几乎要跳起来欢呼,但立刻死死咬住了嘴唇,硬生生将冲到喉咙口的呐喊压了回去。
他大口喘着气,胸膛剧烈起伏,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行冰冷的数字,仿佛那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但金柱子觉得,这是他来到深圳后,看到的最明亮的一个黎明。
成功带来的短暂狂喜迅速被一种更强烈的冲动取代——验证它!
金柱子像怀揣着一个滚烫的秘密,坐立不安。
他需要真实的流水线数据来测试他的程序。
连续几个夜班,他利用工间那短暂得可怜的几分钟,或是趁着工头巡视别处的空隙,像幽灵一样在车间里快速移动。
他偷偷记录下不同时段插件工位的真实动作时间,用捡来的小本子画上只有他自己能懂的符号。
他甚至冒险靠近工控台,趁人不注意,飞快地瞟一眼屏幕上滚动的生产节拍和瓶颈工位报警记录,强行将几个关键数字刻进脑子里。
每一次靠近,都感觉后背像被针扎一样,心脏狂跳得要撞出胸腔。
这些冒着风险偷来的数据被他小心翼翼地输入程序。
屏幕上的模拟结果波动着,最终稳定在了一个更诱人的数字上:理论优化空间,23.5%。
这数字像火焰一样灼烧着他。
他再也按捺不住,决定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一次“压力测试”。
他调大了数据量,模拟连续高强度运转8小时的情况。
手指悬在回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