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恶鬼追赶。
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背上的行囊异常沉重,里面装着我的全部希望和工具:特制的洛阳铲,锋利的工兵锹,高精度的磁力探测仪,攀登绳索,还有足够支撑几天的食物和水。
当然,还有一把防身的军用匕首,冰冷的触感带来一丝虚幻的安全感。
山风吹过林梢,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刮在脸上,带着潮湿的凉意。
这声音确实诡异,像是无数冤魂在低语,难怪叫“鬼哭山”。
我定了定神,开始登山。
脚下的路几乎不能称之为路,只有野兽踩出的模糊痕迹和被雨水冲刷出的沟壑。
走了大约半天,植被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高大的乔木间,出现了一些奇特的藤蔓和矮树,颜色也显得更加深沉。
脚下的泥土,颜色逐渐从普通的黄褐色,变成了一种暗红,甚至有些发黑。
用手捻起一点,土质细腻,带着一股淡淡的、类似于金属锈蚀的气味。
这种土被称为“熟土”,往往是古代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的特征,也可能是大型墓葬封土长期沉降、浸染的结果。
秦汉时期的大型陵墓,选址极为考究,需符合“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风水理论。
我环顾四周,这座“鬼哭山”三面被蜿蜒的河流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背面则依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主峰耸立,两侧有低缓的山峦如双臂环抱。
从地势上看,确是一处绝佳的藏风聚气之地,山形隐隐透出一股龙盘虎踞的气势。
赵佗深谙中原文化,选择这样的地方作为陵寝,完全可能。
我在山腰处找到了一片相对平缓的台地,这里地势稍开阔,视野受限,不易被外界察觉。
取出磁力探测仪,打开电源,探头贴近地面缓缓移动。
仪器发出了微弱但持续的“嘀嘀”声。
信号不强,断断续续,但稳定地指向前方不远处。
这说明地下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金属反应,或者有空洞结构。
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越是接近目标,越要谨慎。
我扩大了探测范围,信号源越来越清晰、强烈。
最终,它指向了台地边缘,一棵巨大无比的古榕树下。
那榕树的树龄恐怕有上千年,气根垂落如林,虬结的根系像巨蟒般盘踞在地表,几乎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