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康熙三十年,康熙亲率大军抵达多伦诺尔。
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听闻康熙御驾亲征,纷纷前来参加会盟。
一时间,多伦诺尔草原上帐篷林立,牛羊成群,热闹非凡。
会盟当日,康熙身着龙袍,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威严庄重。
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依次上前朝拜,献上珍贵的礼物。
康熙微笑着接受了他们的朝拜,并对他们的忠诚表示赞赏。
随后,康熙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和控制。
他重新划定了蒙古各部的游牧区域,严禁各部之间相互侵扰;设立盟旗制度,将蒙古各部划分为若干盟旗,由清朝政府直接任命盟长和旗长,加强对蒙古各部的行政管理;同时,康熙还鼓励蒙古各部与内地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
在会盟过程中,康熙还展示了清朝强大的军事实力。
他命令清军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军事演习,骑兵冲锋、火炮齐鸣,展示出了清军的威武之师。
蒙古各部王公贵族看到清军的强大实力,心中既敬畏又佩服,更加坚定了他们对清朝的忠诚。
通过多伦会盟,康熙成功地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和控制,孤立了噶尔丹。
噶尔丹见康熙在蒙古各部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心中十分恼怒,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叛乱。
三征噶尔丹,捍卫疆土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率领大军东进,直逼内蒙古。
康熙得知消息后,立即调集大军,御驾亲征。
第一次出征,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噶尔丹将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摆成“驼城”,士兵们在“驼城”之后,依托箱垛,发射弓矢、火器。
清军则以火炮、火枪猛烈轰击“驼城”,随后骑兵发起冲锋。
经过一天的激战,噶尔丹的“驼城”被攻破,清军取得了胜利。
但噶尔丹却率领残部逃脱,康熙深感遗憾。
噶尔丹逃回漠北后,不但不思悔改,反而继续招兵买马,准备再次进犯。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决定再次亲征。
这一次,康熙采取了分兵合击的战术,他亲自率领中路军,直捣噶尔丹的主力;西路军由费扬古率领,从宁夏出发,截断噶尔丹的退路;东路军由萨布素率领,从黑龙江出发,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