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徐志摩侧影TXT徐志摩张幼仪最新热门小说_徐志摩侧影TXT全本在线阅读

徐志摩侧影TXT

徐志摩侧影TXT

胡俊修

本文标签:

小说推荐《徐志摩侧影》,现已上架,主角是徐志摩张幼仪,作者“胡俊修”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这是一部关于著名诗人徐志摩生平故事的书,诗人和情种,已然是徐志摩的大众化标签。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怜惜长辈的好孩子,是勤奋努力的学霸,是朋友圈的核心,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大学教授,他至死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不过这些,似乎都被他传奇般的婚恋故事所遮蔽。本书另辟蹊径,讲述徐志摩的不同侧面,还原一个不一样的徐志摩。他与张幼仪的怨憎会、与林徽因的求不得、与陆小曼的爱别离,上演了怎样的悲欢离合;他遭遇空难又有哪些诡异的征兆;他身后的八宝箱之谜,为何成为一笔糊涂账等等,本书将一一解密。...

来源:ygxcx   主角: 徐志摩张幼仪   时间:2024-11-09 21:19:05

小说介绍

完整版小说推荐《徐志摩侧影》,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徐志摩张幼仪,是网络作者“胡俊修”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1931年11月,徐志摩乘坐飞机遭遇空难去世之后,郁达夫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志摩在回忆里》,深情描摹了志摩在杭州府中的求学情景。在郁达夫的记忆里,当时的志摩长得身小、头大、脸长,像个怪物。看来这男同学啊,总有一种感觉,有时候是错觉,那就是自己才是班上最靓的仔。除了样子长得奇特一些,志摩成绩总是第一,也...

第2章

志摩13岁那年,到了当时浙江省最好的中学杭州府中求学,在那里,展露出学霸锋芒。了不得的是,志摩所在的班级后来出了两位文学“大咖”,一位是徐志摩,另一位是郁达夫。1931年11月,徐志摩乘坐飞机遭遇空难去世之后,郁达夫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志摩在回忆里》,深情描摹了志摩在杭州府中的求学情景。
在郁达夫的记忆里,当时的志摩长得身小、头大、脸长,像个怪物。看来这男同学啊,总有一种感觉,有时候是错觉,那就是自己才是班上最靓的仔。
除了样子长得奇特一些,志摩成绩总是第一,也给郁达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郁达夫如此回忆徐志摩: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得最多的一个。
志摩学业出众,国文、理化、天文、英文等功课样样优秀,考试总是得第一,写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读。当时杭州府中有个规定,成绩第一的同学任级长,也就是班长。志摩在府中的五年,年年都是级长。
在杭州府中这所浙江最好的中学,志摩年年考第一,年年当班长,不是学霸是什么?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这个话,在志摩身上得到了印证。志摩的第一桩婚姻,便是他的好成绩博来的。什么情况?
时任浙江都督秘书的张嘉璈(字公权),到杭州府中视察。他表面上是视察工作,暗地里呢,是想给妹妹张幼仪挑个好郎君。他看中了徐志摩。经过张公权的撮合与双方家长的拍板,1915年,志摩和张幼仪结婚了。那一年,志摩18岁,张幼仪15岁。这在今天看来是早婚,但在100多年前就是正常的结婚年龄了。
结婚之后,志摩北上求学,先在天津的北洋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学法学。
在这期间,志摩有幸拜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老师门下,成了梁启超的入室弟子。这样一来,志摩的学术出身,比同辈人华丽了一大截。梁启超可是那一代青年的启蒙导师啊,堪称“中国好老师”,志摩他们这一代人,是读着梁启超写的书和编的报纸,慢慢长大的。胡适就说,自己青年时代,受了任公(梁启超的号)莫大的恩惠和鼓舞。
梁启超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收的,这多亏了志摩的表叔蒋百里,还有志摩的二舅子张君劢(也就是张幼仪二哥)的介绍。蒋百里和张君劢都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
徐申如一高兴,为儿子付给梁启超1000块大洋当学费。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在北京八道湾买了一套豪宅四合院,才花了3500块大洋。
当然,这也许是徐申如一生中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志摩回国之后,梁启超给他找了第一份工作,让志摩在自己任馆长的北京松坡图书馆上班。而且,有梁启超的推荐,志摩才有机会在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做陪同并当翻译,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章杂志上,一下子就成了社会公众人物。而且,1925年,志摩去欧洲,梁启超资助了一大笔钱,他才得以成行。
志摩拜师不久之后,给梁启超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兴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十分惶恐,怕有辱师门:
夏间趋拜矩范,眩震高明,未得一抒其愚昧,南归适慈亲沾恙,奉侍匝月,后复料量行事,仆仆无暇,首涂之日,奉握金诲,片语提撕,皆旷可发蒙,感抃乍会至于流涕。具谂夫子爱人以德,不以不肖而弃之,抑又重增惶悚,虑下驷之不足,以充御厩而有愧于圣门弟子也。敢不竭跬步之安详,以冀千里之程哉?
志摩这是说,拜了梁启超为师之后,他就回老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了。后来等他读到梁老师给他写的信,感觉字字珠玑,醍醐灌顶。只是志摩很忐忑,怕自己不是上等的材料,却赖在大师门下,有辱师门。他于是给梁启超表态,自己人笨就要多读书,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梁启超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的老师,觉得人生最大的乐趣,便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当时正值国内军阀混战,鱼肉百姓,西方列强觊觎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老师梁启超鼓励徐志摩出国深造,回国之后担当起改造社会、为国家寻找出路的重任。1918年8月14日,志摩便从上海乘坐远洋轮船,到美国留学去了。
3.留美拼命三郎
在前往美国的轮船上,志摩给亲朋好友写了一封信,激情洋溢,我们称之为《启行赴美文》。志摩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自己心怀国家的雄心壮志:
方今沧海横流之际,固非一二人之力可以排奡而砥柱,必也集同志,严誓约,明气节,革弊俗,积之深,而后发之大,众志成城,而后可有为于天下。
可见当时的志摩,是立志要做一个利国利民的有为青年的。那么,学什么才能造福国家和社会呢?志摩回忆说:“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猛虎集·序文》)Hamilton即汉密尔顿,那么汉密尔顿是何许人呢?他是美国华盛顿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部长,杰出的政治家。可见,志摩当时期盼能学成归来,驰骋于中国商界、政界,做国之栋梁。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到美国之后,志摩成了一个拼命三郎,惜时如金。志摩只用了两年时间,便拿到了美国克拉克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这对于一个美国本土学生,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志摩两年就做到了,可想而知,志摩留学期间,学习有多拼,那真叫个拼命三郎!
志摩在早期杂记中说,他和同去的中国小伙伴们,读书都很刻苦:
大目如六时起身,七时朝会(激发耻心),晚唱国歌,十时半归寝,日间勤学而外,运动散步阅报。
志摩还经常泡在公共图书馆,读的书非常广泛。在读书过程中,志摩发现,有那么一位思想家,既是社会主义的鼓吹者,又与自己浪漫主义的冲动很合拍。在志摩眼里,他自带光环。此人便是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罗素。
志摩一旦崇拜哪个名人,就被名人身上耀眼的光环所笼罩,就像今天的追星族一样,狂热得狠。
1920年9月,志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本来,他可以继续攻读诱人的博士学位。对于他这样一个拼命三郎来说,博士学位应该是唾手可得。但是,志摩在内心深处感到,罗素在召唤他,于是他便告别美国,横渡大西洋,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追随罗素。
他除了向哲学家罗素学习请教,也虚心地向文学家狄更生、曼殊斐儿学习,这让志摩大大丰富了学养,开阔了眼界。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