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简介
程颖程源是都市小说《程楼村纪录》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善领”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长锦公此时年事己高,长子发珍接管集务;次子发珠管理族务,负责宗族祭祀和祠堂的日常管理。祠堂内:三间大殿,两厢配祀,大殿供二程圣贤生前塑像。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急需人才,重视教育实为必要。大量兴办教育,程氏族人表示支持,祠堂被拆除扩建学校...
第二章 程楼南湖的那些事
程楼南湖的大致范围可分为程楼西南方向、程楼东南方向和程楼正南方向。
这三个范围内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下面进行回忆一下:程楼南湖位置的确立,有明确的记载,据《程氏家谱》记载:濉溪老城西南十八里徐楼村北面的程楼村,(也叫南程楼村)大致位置就是程楼南湖的一部分(程楼段),位于程楼西南方向和正南方向。
程楼南湖,历史悠久。
自清军入关,占领中国大陆全境时,就开始了,至今三百多年了。
十七世纪后期,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带领家人迁居程楼村。
他们在这里种庄稼,搭个窝棚便在此定居下来。
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程氏家谱》在北程楼村、南程楼村这一片得到认可与肯定。
历次《程氏家谱》对程楼村的位置定位有一些欠缺,那就是把老徐楼村和南程楼村交界处算上了。
关于“濉溪老城西南十八里徐楼村北面的程楼村”这个描述太广了,所以一般认为这是程楼南湖所在地。
程楼南湖的发展高潮在二十世纪世纪中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
在二十世纪初期关于“程楼南湖”的发展也有一段,由于位置不断地更改变化,目前己经不提倡了。
但我作为程氏子孙还是要把它讲出来:清光绪年间,长锦公召集达祖三房族众,修建祠堂。
为长久之计,祠堂西周遍植林木,待树木成材之后,可作后世修叙谱之需。
程氏祠堂建在南程楼村东南二里许,在徐楼村东。
长锦公此时年事己高,长子发珍接管集务;次子发珠管理族务,负责宗族祭祀和祠堂的日常管理。
祠堂内:三间大殿,两厢配祀,大殿供二程圣贤生前塑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急需人才,重视教育实为必要。
大量兴办教育,程氏族人表示支持,祠堂被拆除扩建学校。
如今的徐楼小学西周原来都是程楼村的土地,因为后来分单干的时候,确立分界线,程楼村村民们让出一部分土地给徐楼村村民们。
如今的徐楼小学后面和东面、东北面曾经都是程楼村的土地,后来划分给徐楼村了。
所以今天就不提倡讲这一段了,但程氏文化不能丢,还要更好地传承下去。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2020年11月,淮北(黄里)程氏宗亲联谊会部分班子成员在相山平安医院召开程氏文化研究会、班子扩大会议,由程家媳妇赵淑英(程玉斌的家属)主持会议,会议提出:经与徐楼小学协商决定,在老祠堂旧址兴建微型的“二程文化园”,塑请“先祖二程祖像”。
暂缓解淮北程氏家族祭祖无地点问题。
徐楼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离不开我们的支持与帮助。
这次会议还决定了“广泛宣传,发动每一个程氏爱心宗亲”捐款,淮北各地、萧县部分区域300多名宗亲踊跃报名捐款,“先祖二程石雕像”于2021年3月落成后,修建“功德碑”,300多名宗亲名字刻在功德碑上,流芳百世。
程氏后人永远不会忘记!
徐楼中心小学全体师生永远不会忘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可以说是一个搞破坏的年代,也可以说是一个村庄逐渐地兴起的年代。
程氏祠堂西周都是一些大堤、树林。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爷爷和他的伙伴们上过几节劳动课,劳动课内容是把祠堂周围的大堤填平。
每天劳动课都干这一项工作,后来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学校门口河流的水很干净,由于长时间未治理,河水己经污染了。
建议政府对它进行改变。
学校后来多次大改革也是离不开我爷爷他们当 年把大堤填平的功劳。
大堤填平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兴建砖瓦房,告别了土坯房,逐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又兴建了楼房,基本上解决了房屋漏水的毛病,改变了农民贫穷的局面,逐渐地走向富裕生活。
所以我对我爷爷他们的劳动课是非常认可的,不是搞破坏的,而是一个村庄逐渐地兴起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肯定当年付出的那些人的功绩 ,他们不是来搞破坏的 ,而是来建设村庄、发展村 庄的。
当年徐楼小学门口的大堤和河流居多,要不是我爷爷的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把大堤填平,把河流填满。
哪有今天的局面。
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徐楼公社号召公社辖区范围内所有社员在徐楼村、程楼村、顺河村、李庄村范围内大力修建大渠。
大渠贯穿着五个庄:即老徐楼、程楼、仲小庄、夏庄、杨庄。
大渠的大致方向为老徐楼西、程楼南湖、程楼西、程楼北湖、仲小庄西、仲小庄北湖、夏庄东、杨庄西。
大渠的路虽然窄,但它有满满的回忆!当年大渠(程楼南湖段)上有一座小桥,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钓鱼专用的桥,程楼村村民早期开始钓鱼用得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挖余楼沟时,小桥 被拆除。
重新修建新桥两座,现如今还存在着呢,可能再过几年就不会存在了。
自打我记事起,就有两座新桥了。
我们经常在桥旁边燃放烟花爆竹,余楼沟(程楼段)有鱼、虾、蜗牛,我和子洋爷、雨婷、浩文、萱萱、程全叔在这里炸过鱼,炸过麻虾,但蜗牛很少,很遗憾没有炸过蜗牛。
虽然炸过,但是没有把它带回家。
我记得我爸爸、我叔叔、发展叔、小三爷一块在这里逮过鱼、抓过虾。
晚上回家炖着吃,吃的很香啦。
但是后来,由于河水污染严重,很少有人逮鱼、抓虾了。
记得族高祖 皮 经常在这里抓虾、逮鱼回家吃,无论河水污染还是不污染,他都会在这里抓虾。
他经常为他的孙媳妇抓虾吃,抓虾、逮鱼是他的一种爱好,他的这种爱好表明着农民伯伯艰苦朴素、省吃俭用的良好习惯!
《程楼村纪录》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