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简介
小说推荐《葬礼三十年》,由网络作家“萧老远山”近期更新完结,主角祥生付荣,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新堰塘尽头的地方,就是大河和小河交汇的地方,这个地方在一个十几米高的石头崖前终止,村里人叫这个地方南窑包,南窑包下面两河交汇,夏天是一个巨大的深潭,冬天水少,就又填平了。柳树湾就在这一圈山梁组成的太师椅的正中间,正好山坡下面到河边,地势平坦,除了村庄院落,还有几百亩好田地。挨着黑沟这边的,叫北大地,...
第3章 风水宝地
入土为安三这里的规矩,人老了,三天必须得出殡,出殡的时间是早上天蒙蒙亮。
所以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打井。
打井是约定俗成的土话,就是给逝者挖墓穴。
柳树湾这个地方,要说风景和风水,都不错。
看起来像一个太师椅。
从北往南,是一个半弧形的山梁。
北边从大黑沟小黑沟,到西山,是个半弧形,类似于太师椅的左半天;中间有几道竖着的山梁,大堰洼,后洼,南冲,好像太师椅中间的几根木隔板,在往南走,到了新堰塘 ,山梁突然间就变成了一个横的走势,给北边的大小黑沟,形成了一个半弧形。
新堰塘尽头的地方,就是大河和小河交汇的地方,这个地方在一个十几米高的石头崖前终止,村里人叫这个地方南窑包,南窑包下面两河交汇,夏天是一个巨大的深潭,冬天水少,就又填平了。
柳树湾就在这一圈山梁组成的太师椅的正中间,正好山坡下面到河边,地势平坦,除了村庄院落,还有几百亩好田地。
挨着黑沟这边的,叫北大地,挨着南窑包这边的,叫东大地。
这两个地方的地,生产队分土地的时候,一亩都是二百斤产量,山坡洼地,旮旮旯旯的地方,一亩六十斤到八十斤,这地一亩,值坡地三亩。
柳树湾这个村说大不大,有西十多户人家,百十号人。
这在平原动不动一两千人的村庄比,那不算大。
不过在这种浅山丘陵地带,人家住的都分散,柳树湾大队,十几个小村落,黑沟,北岭,庄河,唐庄,两间房,马庄,胡家湾,沿着山梁分布,呈扇形把柳树湾围住,他们这些村,才十几户二十户人家。
所以柳树湾当仁不让,成了大队所在地,是这一片的政治经济中心。
村里的人家分成三种。
老汪家过去是地主,现在没落了,有二十多户。
老门老户的原住民,老李家老黄家七八家是,祥生他妈老柳家也是。
柳家以前也是地主,就在新堰塘那边。
后来破落了,解放前把地卖给了村里的大地主老汪家。
刚卖,就解放了,所以柳家解放后没有被清算,但留了个地主成份。
剩下的,就是从外面迁来的外来户。
祥生姓藏,他爷爷带着他爸,几个叔叔,还有他姑奶,也就是他爷爷的妹妹一家,从几百里外搬迁过来。
因为口音不一样,外来户刚开始还是受排挤。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外来户既然能不远千里跑到异地他乡,这个骨子里的胆量就和村里的土著不一样,所以到了祥生他爸这,就在村里站住脚,抬起头了,当老师教学,己经是筛子面上的人了。
这也是祥生他爸一个外来户,能娶住地主后裔柳改芝的原因。
祥生奶奶去世,在这个村里,成了临时的大事情。
整个村里的人都忙活起来,一家派一个壮劳力,来到藏家,就是关系不好的,这个时候也会过来。
对着祥生爷爷,有喊叔有叫哥的,看看能做点啥,打个杂帮个手,尽尽邻居的义务。
主事的是庄上的老队长,一个这个时候,他在村里的地位和威望就又高了一截。
奶奶家院子热火朝天,人来人往,做棺材的,支锅做饭的,挑水的,放炮的,扎花圈的,摆桌子的,借凳子的。
人们并没有多少悲痛,大家嘻嘻哈哈干着活,小孩们奔走雀跃,寻找吃的,拣几个鞭炮。
到吃饭的时候,祥生就会根据大人们的安排,去村里挨家挨户叫人来吃饭。
在院子里搭个棚,各家各户的桌子和椅子摆成一排一排,来吊唁的亲戚宾客,还有村里帮忙人的家属,几乎大半个村子的人,都要再找吃三天。
红白喜事,在贫穷落寞的山村,就是村里人的集体狂欢,他们平时太苦太累,也太穷了。
除了能耕种的地,每户人家都分的有自己的山坡。
每户人家的族下,都有自己大致的墓地范围,比如张家在西边,李家在南边,王家又大致在新堰塘一带。
每个族姓,都有自己的风水宝地。
大家约定俗称,有着农村人自己特有的默契。
村里的山坡上,也有过去一些老的坟地。
这些老坟地己经没有人来上坟烧纸,庄上的老人们,大概会知道,这些老坟是过去那个家族的,王家,李家,张家。
但随着几百年岁月更迭,有些过去的大户人家,也都没有了后人。
这些曾经也是当时人们的风水宝地,如今变成了孤零零的坟茔,流浪的狗和狐狸在坟上打出洞,当成自己的窝。
时不时有白骨被叼了出来。
小说《葬礼三十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葬礼三十年》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