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抢先三顾茅庐,我自立为王
>三国:抢先三顾茅庐,我自立为王
青菜芋子著军事历史《三国:抢先三顾茅庐,我自立为王》,现已上架,主角是刘琦刘备,作者“青菜芋子”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书名又叫:开局抢刘备三顾茅庐,请丞相助我刘琦逆袭定南方!【穿越 三国 争霸 无敌 多女主?】一觉醒来,我竟成了三国最惨官二代刘琦?眼看就要被蔡瑁逼死,只能去江夏咳血而亡!这能忍?幸好穿越的时间是建安五年,一切还来得及!我的第一个念头:诸葛丞相,必须是我的!刘备?一边凉快去! 三顾茅庐?我来请!刘琦凭借穿越者的先知,直接截胡 绑定诸葛丞相! 刘琦大手一挥:“先生助我,我许你一个不一样的天下!”新版隆中对即刻出炉:高筑墙——联姻世家,据江夏为基,深根固本!广积粮——招抚流民,兴修水利,通商天下。更命赵云练就铁骑,甘宁统领水师,水陆双锋,蓄势待发!” 缓称王---外示谦退,内修仁政,静待天时!”更有刘琦效仿曹操之言,筑铜雀台扬言“揽二乔于东南”此言一出任他周瑜百般算计,也难逃刘琦水陆双锋的碾压,悲呼“既生瑜,何生琦”含恨而终!等刘表一去,刘琦携踏平东吴之威重返襄阳,蔡瑁、刘琮跪地求饶。当曹操历经苦战,终于剿灭袁氏诸子,志得意满回首南望时,一个整合了荆吴益交的庞大帝国已悄然成型,横亘于大江之南!“丞相,历史上北伐未竟的遗憾,我刘琦为你......
来源:ygxcx 主角: 刘琦刘备 更新: 2025-11-07 19:35:27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主角是刘琦刘备的军事历史《三国:抢先三顾茅庐,我自立为王》,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青菜芋子”所著,主要讲述的是:“黄祖轻敌冒进,中了周瑜奸计,在芦苇荡遭伏......力战......力战身死!沙羡......沙羡已失!”随着蔡瑁读出军报上的内容。“噗——!”上首的刘表,闻此噩耗,只觉眼前一黑,喉头一甜,一口鲜血猛地喷出,染红了身前案几上的帛书,身体晃了几晃,几乎栽倒。“父亲!”“主公!”堂下顿时乱作一团。刘琦...
第10章
当刘琦捧着那卷沉甸甸的任命诏书回到偏院时,刘琦只感觉脚步都有些发飘。
一进门,刘琦也顾不上什么仪态了,快步来到徐庶房间,当着徐庶的面,将诏书往他案前一拍。
刘琦声音里是压不住的兴奋:“元直!成了!我成了!江夏太守!五千兵马!并且还可节制长沙、章陵二郡军务!”
徐庶猛地站起身,接过诏书飞快地扫了一眼,眼中神采奕奕,一向冷静的徐庶此时也忍不住用力一挥拳:
“好!太好了!主公!自此,你便是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这襄阳笼网之羁绊了!”
徐庶这一声“主公”,叫得无比自然,显然是真心认同了刘琦的地位。
狂喜过后,谋士的本能让徐庶迅速冷静下来。
徐庶拉着刘琦走到那张简陋的荆州地图前,神色变得凝重:“主公,脱困仅是第一步。”
“如今大敌当前,孙策挟新胜之威,其势正炽。”
“若不能将其击退,夺回江夏,主公眼下则一切皆是镜花水月,届时前无去路,后无归途,死无葬身之地矣!”
说着徐庶手指点向江东方向,开始详细剖析:“孙策本人勇冠三军,有‘小霸王’之称,此乃其军胆魄所在。”
“然其麾下,更需警惕者,乃其结义兄弟周瑜周公瑾!此人雄烈,胆略兼人,精于水战,运筹帷幄,实乃江东柱石,此次大败黄祖,恐怕出自其手笔!”
”此外,孙策内政有张昭、张纮等‘二张’辅佐,稳固后方,供给粮草,方能令孙策无后顾之忧,肆意征伐。此二人,皆乃王佐之才…”
刘琦听着徐庶一本正经地介绍这些他“早已烂熟于心”的情报,看着他那认真严肃的样子,想到自己此刻本该“大惊失色”才对,不由得觉得有些滑稽,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了一下。
徐庶何等敏锐,立刻察觉,眉头微蹙,语气带上了几分责备:“主公!此乃生死存亡之际,岂可笑闹?孙策军绝非黄祖那般庸碌之辈,稍有轻敌,便是万劫不复!”
徐庶见刘琦嘴角笑意便以为刘琦是骤然得权,兴奋得有些忘形了。
刘琦心中一凛,立刻收敛笑容,正色道:“元直教训的是!是琦失态了。”
革命还未成功,自己怎么能飘了呢!
刘琦心中暗骂自己一句,赶紧将那些“先知”的念头压下,摆出虚心受教的样子。
“还请元直详解破敌之策。”
随后两人便对着江夏地图一一讨论,这一探讨,便让二人彻底沉浸进去。
二人对着地图,从沙羡失守的位置,到可能进军江陵的路线,再到沿途地形、水文、可用之兵、粮草补给…方方面面,逐一推演。
徐庶思维缜密,分析入木三分。
刘琦则凭借超越时代的模糊认知,时而提出一些天马行空却又不无道理的想法,常让徐庶眼前一亮。
二人这一谈,竟忘了时辰,直到窗外天色彻底昏黑,侍女翠儿端着饭菜在门外怯生生地唤了好几声,两人才恍然惊觉,察觉到腹中早已饥肠辘辘。
看着彼此那副废寝忘食的模样,两人相视一愣,随即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瞬间一股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暖流在两人心中荡漾。
能遇一知己,纵论天下至忘饥废寝,夫复何求?
饭后,徐庶厢房内烛火重新亮起。
刘琦看着对面睿智沉静的徐庶,心中底气足了很多。
于是刘琦深吸一口气,再次郑重开口:“元直,前路艰险,琦需仰仗君之才略。”
“今日我再问一次,先生可愿助我,共图大业?”
这一次,刘琦目光灼灼,充满了真诚与期待。
徐庶没有立刻回答,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面色肃然,对着刘琦缓缓躬身,行了一个正式的臣下之礼:“蒙主公不弃,屡次相邀,以国士相待。”
“庶虽才疏学浅,亦愿竭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辅佐主公,匡扶汉室!”
“好!好!得元直,如高祖得子房矣!”
得徐庶答应,刘琦大喜过望,连忙起身扶起徐庶,当即任命徐庶为军师中郎将,参赞军机,总领幕府谋划。
徐庶起身后,却沉吟片刻,又道:“主公,庶所长者,军争谋略,奇策诡道。”
“然治理地方,安抚百姓,筹措粮饷,稳固根基,此非庶之所长,欲抗孙策,并图长远,需得一内政大才。”
说着徐庶目光投向隆中方向,语气带着无比的推崇:“吾有一挚友,隐居隆中,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其人才略,胜我十倍!有经天纬地之才,管仲、乐毅之比也!尤其精通内政,善于治民,若得此人相助,则江夏可定,基业可兴!”
徐庶内心:吾虽亦有争胜之心,不愿屈居周瑜之下故未投江东。
然今既已认主,自当以主公大业为重。
主公初得根基,羽翼未丰,正需广纳贤才,方能稳固壮大。
孔明之才,远胜于我,有他打理内政,我在外谋划军事,方能相得益彰,助主公真正腾飞!
刘琦一听,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还有一种奇妙的“大老婆主动帮忙纳妾”的错觉。
刘琦强忍着没表现出来,反而故作迟疑:“孔明先生大才,我亦素有耳闻,曾两次拜访,皆缘悭一面。”
“只是…如今已得元直,若再…”
徐庶却立刻打断他,诚恳道:“主公切勿作此想!能得明主,乃臣子之幸!”
“而为主公引荐真正的大才,更是庶之分内之事!”
“且孔明非寻常俗士,非诚心不足以动之。”
“庶愿先行修书一封,以故友之名代为引荐,并告知主公如今处境与诚意。”
“吾知其常于何时耕读、何时访友,待时机成熟,主公当亲往,必能得见!”
刘琦还能说什么,自然从善如流:“如此,一切有劳元直安排了!”
数日后,徐庶找到刘琦告知三顾茅庐时机已至。
刘琦立刻以“招募贤才,共抗孙策,增援江夏”为名,堂堂正正地带着徐庶和侍卫,第三次奔赴隆中。
蔡瑁得知,虽冷哼一声,却也无法阻拦——这可是刘表亲自下的命令。
轻车熟路来到那处熟悉的茅庐外,此次,那总角小童并未阻拦,而是笑嘻嘻地一揖:“先生已在堂内等候贵客多时矣。”
闻言刘琦精神一振,与徐庶对视一眼,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气,缓步而入。
草堂之内,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正静坐抚琴,琴音清越,仿佛能涤荡人心。
见刘琦等人进来,琴声渐歇,他缓缓起身,目光温润而深邃,落在刘琦身上,微微一揖:“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公子枉驾,不胜愧赧。”
刘琦看着眼前这位青史留名、鞠躬尽瘁的蜀汉丞相,心情激荡,难以言表。
刘琦压下翻腾的心绪,郑重还礼:“先生乃世外高人,刘琦凡夫俗子,屡次叨扰,只为一睹先生风采,请教安邦定国之策。”
“如今荆州危殆,江夏糜烂,百姓倒悬,琦虽不才,受命于危难之际,恳请先生出山相助,救斯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事态紧急刘琦也不再空谈抱负,而是直指当前江夏的危机和百姓困苦。
诸葛亮目光微动,看向一旁的徐庶。
徐庶含笑点头,开口道:“孔明,主公乃真心求贤,且胸怀大志,仁德爱民,绝非庸碌之辈,如今得此机遇,正可一展平生所学,你我还犹豫什么?”
诸葛亮沉吟片刻,观刘琦神色诚恳,气度沉凝,与听闻的“懦弱”形象大不相同,加之又有好友徐庶力荐,心中已信了七八分。
于是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恐不堪任用。”
刘琦再次躬身:“先生大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琦愚鲁而赐教!”
诸葛亮见其意甚诚,终于叹道:“将军既不相弃,亮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诸葛亮这话这便是答应了。
闻言刘琦大喜过望,立刻拜谢。
但随后,刘琦却心念一动,既然历史的修正力让自己真*三顾茅庐,那自己也得尊重一下。
于是刘琦便故作忧虑道:“然琦如今虽得江夏,却如盲人瞎马,不知前路在何方。”
“今有孙策强敌压境,荆州内部不稳,敢问先生,琦当何以自处?何以安身立命?”
诸葛亮知这是问策,也是相试。
于是诸葛亮请刘琦、徐庶至地图前,沉思良久,羽扇轻摇,从容道:“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而江东六郡,已尽归孙氏所有,据大江之险,而民附之,贤能为之用,日后将军欲匡扶汉室,孙氏可先用为援而后图之。”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指向刘琦即将赴任的江夏:“将军既为刘荆州长子,据顺继之理,此乃大义名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刘表不物尽其用,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刘琦配合地露出“震惊”和“惶恐”之色:“先生何出此言?此乃我父基业…”
诸葛亮微微一笑,并未揭穿刘琦。
你刘琦要是真的如你所表现般的惶恐,你又怎么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向刘表讨要江夏太守之位呢?
诸葛亮继续说道:
“今得江夏,实乃将军天赐之机,且容亮为将军细细道来。”
刘琦精神一振,“来了!千古名对‘隆中对’”
刘琦郑重的说道:“请先生详述之!”
诸葛亮羽扇轻点江夏:
“亮为将军所谋乃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江夏新败,城防残破,民心惶惶。”
“将军首务之急,非与孙策争一时之短长,而是整修城防,巩固壁垒,精练水师,扼守汉水、长江咽喉。”
“使江夏成为钉入江东与中原之间的楔子,让孙策西进忌惮,曹操南下不畅。此地,乃将军未来之根本,务必使之固若金汤。”
接着,诸葛亮的手指划过长江:“广积粮:江夏地处冲要,虽经战乱,然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当招抚流亡,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同时,可利用长江水道,与荆州腹地、乃至江东(通过商贸)、益州进行贸易,积累钱粮军资,府库充盈,兵精粮足,方有日后进取之资本。”
然后,诸葛亮的目光变得深远:“缓称王:将军虽有长公子之名,然蔡氏在侧,荆州未定,此绝非亮出旗号、急于争霸之时。”
“当外示谦退,内修政理。对刘荆州,需谨守人子之份,时常请示汇报,以安其心,以塞蔡氏之口。对内外,则广施仁政,收拢江夏、长沙、章陵人心,暗中结交荆州忠义之士,徐图后效。”
“待根基稳固,时机成熟,”
诸葛亮的手指快速地向东移动,“可遣一稳重之将帅,率精兵良将,顺江而下,步步为营,先取庐江、豫章等地。”
“此举非为与孙氏全面开战,而是剪其羽翼,扩我疆土,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之地,需立即安抚百姓,建立稳固统治,使之成为屏护江夏、进军中原之前哨。”
接着诸葛亮的手指最后重重地点在中原:“最终北伐,不可孤军深入,急于求成。待北方有变时,或将军实力足够雄厚之时,当以堂堂之师,正正之旗,多路并进。”
“一路出襄阳,北上宛、洛,吸引敌军主力。”
“一路出扬州,经淮泗,攻略徐、兖,切断中原联系。”
“同时!”
诸葛亮指向益州: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季玉(刘璋)虽暗弱,然同为汉室宗亲。将军他日若得执掌荆州,可遣使结好,以宗室之名,共倡大义,邀其出兵秦川,以为北伐呼应。”
“如此,三路或两路出击,稳扎稳打,逐步压缩北方之敌空间。每得一地,必牢固守之,安抚之,使其成为下一步进军之基。而非悬军千里,寄希望于奇袭一战而定。”
“北伐乃持久之事,欲速则不达。唯有根基稳固,循序渐进,方有望克竟全功,中兴汉室!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愿将军深思。”
诸葛亮这一番基于刘琦改造后的“新隆中对”,彻底摒弃了历史上因为刘备根据不足,时间不足而定制出那种“天下有变则分兵奇袭”的冒险策略,转而改为很符合诸葛亮性格的内政建设、根基巩固、步步为营、多路稳步推进的战略。
而刘琦却听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碗差点失手滑落。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如同九道惊雷,接连劈在刘琦的脑海深处,震得刘琦耳畔嗡嗡作响,心中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刘琦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羽扇纶巾、一副世外高人模样的诸葛亮,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回荡:
“卧槽!”
“这…这剧本不对啊!这分明是朱升献给朱八八的九字方针啊!”
“怎么提前一千多年从你诸葛亮嘴里蹦出来了?!”
“难道…难道你孔明先生也是穿越过来的老乡?”
“不对不对…这气质这谈吐,分明是原装正品的卧龙…可这战略思想…也太超前了吧?!’
刘琦现在只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猛烈冲击,一时之间竟有些恍惚,分不清这到底是汉末还是元末。
而眼前的诸葛亮在刘琦眼中仿佛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让刘琦心生无限敬畏的同时,又掺杂着一丝荒诞离奇的亲切感。
‘还是说…这就是顶级谋士的恐怖之处?其战略眼光已经超越了时代,直指本质?无论哪个时代,崛起于微末、积攒实力、最终北伐定鼎天下的核心逻辑,都是相通的?’
刘琦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努力消化着这巨大的信息量和震撼。
等刘琦再次看向诸葛亮那深邃平静的眼眸,里面闪烁着的是洞察世事的智慧光芒,绝非戏谑或试探。
刘琦瞬间明白了,这不是巧合,更不是穿越,这是诸葛亮基于当前天下大势和刘琦自身处境,提出的最务实、最稳健、也最具远见的根本大计!
而一旁的徐庶听得眼中精光闪闪,忍不住击节赞叹:“妙!妙啊!孔明此论,根基扎实,谋划深远,步步为营,真乃王佐之定国方略!”
“如此,主公基业可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图进取!庶远不及也!”
刘琦也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强行压下心中那“诸葛亮莫非是朱升转世?”的荒谬吐槽,脸上露出无比叹服和激动的神色。
刘琦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脏,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因有些激动而略带颤抖:“先生之言,真乃金玉良言,字字珠玑!如此九字方针,三路稳步北伐之策,非深谋远虑、洞悉天时地利人心者不能道出!”
“令琦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琦只恨得遇先生太晚!”
刘琦直起身,目光扫过一旁的徐庶,然后回到诸葛亮身上,语气坚定:
“今江夏未定,百废待兴,内政民生尤为重中之重,乃‘高筑墙、广积粮’之根基!”
“琦虽得父命暂领太守,然才疏学浅,恐负重任,今得遇先生,实乃天幸!”
“琦,愿以江夏太守之名,拜请孔明先生,总领江夏郡一切内政事务,署理民生、农桑、赋税、仓廪、教化!府库财帛、官吏考绩,皆由先生统筹决断!”
“还望先生万勿推辞,助琦稳住根基,救此一方百姓,共图大业!”
徐庶在一旁听得,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刘琦此举,可谓恰到好处,既给予了诸葛亮极大的尊重和舞台,又明确了权力架构,徐庶负责军谋,诸葛亮负责内政,相得益彰。
诸葛亮闻言,羽扇轻摇的动作微微一顿,眼眸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动容。
诸葛亮看得出,刘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真正理解并决心践行他所提出的战略,并且如此果断地授予他这般重任,这份知遇和信任,远超预期。
于是诸葛亮不再谦辞,整了整衣冠,面色肃然,对着刘琦躬身一揖,郑重应道:“亮,一介布衣,蒙主公不弃,委以如此重任,敢不竭尽驽钝,以报主公知遇之恩?愿助主公,抚慰江夏,积蓄钱粮,稳固根本!”
随着诸葛亮这一拜,至此,与刘琦君臣名分彻底定下。
刘琦望着诸葛亮躬身应下的身影,只觉心口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地。
刘琦上前一步扶起诸葛亮,声音里满是振奋:“有先生相助,江夏定能稳固,这天下,我们亦能争上一争!”
而就在刘琦满心欢喜三顾茅庐招揽到诸葛亮时。
而此刻的襄阳城,蔡府正厅内烛火摇曳,浓重的阴影裹着低低的密语,与刘琦意气风发判若两重天。
厅堂内虽设宴席,却无丝竹管弦之乐,且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几名青衣仆役低眉顺眼,屏息静气地穿梭其间,为席上的主人与宾客小心翼翼地斟满醇酒,随即又迅速退至阴影处,恨不得将自己隐没在廊柱之后。
蔡瑁身着玄色锦袍,指节重重叩击着案上的竹简,那竹简上正是刘表亲笔所书。
令其从荆州军卒中调拨五千精锐,随刘琦赴江夏就任。
“嘭!”
蔡瑁之弟蔡和终究耐不住这死寂,将手中酒觥狠狠顿在案上,美酒溅出也浑然不顾。
“大哥!这刘琦真是好手段,竟能从明公那里讨到江夏太守之位,还要走五千精锐!”
“想他往日那副懦弱无能的模样,莫非都是装出来糊弄我等的不成?”
坐在蔡和对面的是刘表外甥张允,他虽未如蔡和般失态,但紧握酒杯的发白指节同样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张允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德珪兄,此事确实出乎意料,长公子此番不仅得了名分,更握有实兵。”
“江夏虽危,亦是机会,若真让他在江夏站稳脚跟......凭借太守之权与数千精锐,再加之若侥幸击退孙策,其势恐非昔日偏院公子可比矣,我等不可不防。”
蔡瑁闻言,阴沉着脸扫向堂下的蔡和,语气中夹杂着不满:“主公亲笔令,调五千精锐随刘琦赴江夏——这是主公的意思,汝等要我抗乎?”
蔡和自然是不敢违抗刘表的命令,嗫嚅着道:“小弟并非敢抗主公之命,只是......只是让刘琦得了这五千精锐,日后再掌控江夏,怕是要与二公子争位啊!”
“我岂不知?”
蔡瑁猛地拍向案几,刘表手令被震得翻飞,“可明公眼下虽倚重我,却还没到全然放权的地步!”
“这荆州,仍是明公说了算,我若敢明着克扣精锐,传出去便是抗命,反倒给了刘琦攻讦咱们的由头!”
张允开口道:“德珪兄所言极是,明公之命不可违,但咱们可从‘细处’着手。”
“而刘琦此去江夏,首要应对的是江东孙策——明公让长公子带精锐,本是为了守江夏、拒孙策。”
张允顿了顿,指尖点立于厅内的江夏舆图上,继续道:“咱们便依令调拨五千精锐,甲胄军械一应俱全,绝不露半分破绽。”
“但粮草转运上,可做些文章:按军规,出征将士需带三月粮草,咱们只给足两月或一月,后续补给则按‘沿途核验’的名义拖延。”
“长公子若侥幸打赢了孙策,想乘胜追击,便会缺粮,若打输了,更是无粮固守。”
“如此一来,长公子则是胜也不能扩势,败则根基动摇,既不违明公命令,又能扼住长公子的命脉。”
蔡瑁眼中瞬间亮起,看向张允的目光多了几分赞许:“子纲(张允的字)这计妙!既顺了明公的意,又能暗削刘琦的力。”
蔡和在一旁听得眼睛一亮,他身为水军督尉,本就兼管着一部分后方粮秣转运之事,对此道颇为熟悉,忍不住抚掌叫道:“妙啊!让他有兵也难展拳脚!此事交由我来办,必定做得滴水不漏,哈哈!”
然而,蔡瑁想了想却摇了摇头:“只断粮,恐怕还不够稳妥。”
“那五千精锐终究是拨给了刘琦,时日一久,难保刘琦不会慢慢将兵权彻底攥在手里,必须在军中埋下我们的钉子,让刘琦即便有兵,也如臂使指,调遣不灵。”
蔡瑁深知,真正掌控一支军队,关键在于中低层军官。
军中的屯长、军侯直接掌管士卒的日常操练、驻扎调度乃至战时指挥,若能牢牢控制这些人,即便主将是刘琦,军队的实际动向依然掌握在他蔡瑁手中。
“德珪兄已有成算?”张允适时问道,他深知这位盟友的缜密。
胸有腹稿的蔡瑁,语气笃定:“即刻从你我两家族中子侄、以及这些年忠心追随、提拔起来的将领中,遴选二十名可靠之人,让他们混入这五千精锐之中,担任关键的屯长、军侯之职。”
蔡瑁顿了顿,说出具体部署道,“五千人分作十营,每营至少安插两人,这些人明面上听令于刘琦,暗中则需互通声气,掌控部队动向。”
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刘琦的任何调动命令,都需要通过这些“钉子”来执行。
而这些“钉子”则听命于蔡瑁,一旦蔡瑁有令,他们可以阳奉阴违,拖延执行,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让刘琦的命令根本无法下达到士兵层面。
这支看似归属于刘琦的军队,其神经中枢已被蔡瑁悄然接管。
蔡和听得茅塞顿开,先前的焦虑一扫而空,兴奋地接口:“如此一来,五千精锐看似给了刘琦,实则仍是咱们的人!粮草又被掐着,他在江夏就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太守,翻不出大哥的手掌心!”
而张允在听完“粮草掐喉、将校控军”的两计,指节仍在案上摩挲,沉吟未决。
半晌后,张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般,再次侧身,对着蔡瑁:
“德珪兄,前两计虽妙,却还不够保险。”
“江夏离襄阳天高路远,若那刘琦并非真如表面那般无能,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收买人心,将我们安插的将校或调离、或笼络,届时粮草虽紧,兵权若失,刘琦仍是心腹大患。”
蔡瑁抬眼,眉峰紧蹙:“子纲,你的意思是?”
“双管齐下仍有疏漏,不如‘三面合围’。”
“对下,咱们掐住粮草、控住兵权,断他根基。
“对上,就得用些软刀子!”
蔡瑁眼神一动:“你是说......”
“正是美人计。”张允颔首。
“当下唯有彻底摧毁其心志,方能一劳永逸。”
张允眼底闪过一丝狠厉,“刘琦在襄阳素有沉迷酒色之名,英雄尚且难过美人关,何况他这等膏粱子弟?”
张允顿了顿,话锋一转,“听闻德珪兄府中有一对从西域诸国辗转买来的一卵双胎歌姬,不仅歌声如夜莺,舞姿更是婀娜,比中原女子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蔡和在旁听得眼睛一亮,随即又想起什么,低声道:“子纲兄说的是那对叫‘凝香’‘凝露’的姐妹?”
“确是有几分异域风情,大哥当初为了培养她们,还专门请了乐师舞姬,连......连那些闺中秘事,都让府里的老妈子教得精通,虽是处子之身,却比寻常姬妾更懂承欢。”
蔡瑁脸色一沉,这对歌姬是他精心培养的,本是打算日后献给朝中三公那样的大人物,以便自己攀附更高的权势。
或者等自己彻底掌控荆州后,留着自己享用,哪里舍得送给刘琦?
蔡瑁喉结动了动,语气带着几分不情愿:“那是我精心养着的,用处不小,怎能轻易给刘琦?”
“德珪兄!”
张允语气急切,“刘琦若在江夏励精图治,即便一时受制,终是潜龙在渊,后患无穷!”
“但若他沉沦于温柔乡,日夜笙歌,心志磨尽,诸葛亮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扶起一个自甘堕落的主公!届时,刘琦拥有的一切,不过是为我们暂管而已。”
蔡和则在旁连连称是。
蔡瑁沉默片刻,眼前闪过那对双胞胎歌姬的模样——浅棕色的眼眸,高挺的鼻梁,跳舞时裙摆飞扬如蝴蝶,唱歌时能让满堂宾客静声。
那都是蔡瑁的心头好,是蔡瑁未来的“敲门砖”或“枕边人”,可张允的话像一把锤子,敲醒了蔡瑁:比起蔡家的根基、刘琮的前程,一对歌姬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蔡瑁眼中最后一丝不舍被决绝取代。
蔡瑁猛地一拍案几:“好!便以此三计,绝其外援,锢其手足,再毁其心志!”
接着蔡瑁随即下令:蔡和负责在粮草供应上拖延卡扣;张允负责安插亲信将校,掌控军中实权。
而蔡瑁自己,则忍痛割爱,命人将那双胞胎歌姬精心打扮,次日便作为“贺礼”送往刘琦处。
张允与蔡和齐声应下,脸上都露出了笑意——粮草、兵权、美色,三计齐出,刘琦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难在江夏翻身。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
友情链接
前夫要背叛我,我反手虐他全家小说全文免费 医道仙手 被嫌弃的我成了王府的独宠主母!免费顾希沅 被情所伤,高门贵女成了执棋者全文在线阅读 开局律所开除?我反手考进检察院 他功成名就后,找到破产的我结了婚完本小说大结局阅读 江南日暖夜微雨孟熙穆谦在线阅读 漫长熹微落幕时小说阅读 以剑之名小说全文免费 成婚两年,夫君竟说我不能生? 女帝萌娃全本阅读 绿茶靠勾引世子逆袭成宠妃热门小说沈窈谢知翡 逃出囚笼归来,她将世子踢下神坛在线阅读 医道仙手好书上新阅读 五夫旺家:娇妻只管享清福甄选精品王怡儿 南城积雪已成空小说免费阅读 合欢宗,从杂役开始让师姐为奴 雾里探星见你在线阅读 你曾不让我沾风雪 弈道之夫人们太给力了 报告大佬:您女儿找上门了!小说免费阅读 剪半程月光免费阅读沈煜池鸢 被情所伤,高门贵女成了执棋者 被换亲后,我嫁给了高冷大佬 走出精神病院,我来虐渣了无广告 系统驾到,我一边恋爱一边暴富 落日归海不回头小说 冒牌男友小说后续结局 摄政王帮我虐渣顺便把我拐回了家小说在线阅读 九十九次梦碎时 凝恨残影空忆君完本阅读全文 四合院开局收傻柱当儿子大结局罗城 恋爱七周年女友却陪白月光过章节目录阅读 解春衫最新章节无广告 长风冉冉吹我怀小说全文 一人屠一城,媳妇任我挑甄选精品 江夜渔火明灭 走出精神病院,我来虐渣了笔趣阁 合作之后霸总说要我以身相许全文免费 供他读书反被冷暴力?踹了我嫁少爷精品读物
妈妈,我不会离开
妻子为了大伯的百亿遗产与我离婚
生理期老公让我AA卫生巾后,我杀疯了
爱恨封存不入心
未婚夫劈腿青梅后,我杀疯了
我拿你当同事,你管我要彩礼
新婚夜睡错新郎后,我将错就错
未婚夫和首富千金做恨后,他悔疯了
重生后,我干扰了假千金的心声
妻子怀孕后,我选择离婚
前妻嫌弃我失业和我离婚,她悔断肠
二十四孝老公不装了
女儿3岁了,我始终不知道她的亲生父亲是谁,直到公公偷偷来找我……
当骑士不再爱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