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星火”小组的凝聚力在此刻展现无遗。林晚星如同定海神针,总能在团队陷入迷茫时,用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信念指引方向;沈望舒沉浸在理论的海洋里,用一个个严谨的公式扫清障碍;周屿则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扎实的技术,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秦爷爷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却总是通过电话和信件,给他们讲述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用那种“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激励着他们。
支撑他们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追求,更是那份深植于心的、跨越了九十年的责任与信念。每当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林晚星总会下意识地摸一摸一直随身携带的那枚五星帽徽,感受那冰冷的触感,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力量。
历经近两年的艰苦奋战,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与迭代,“星火”团队提交的项目方案,在众多顶尖团队的激烈竞争中,以其构思的精巧、理论的扎实、技术的先进和极强的应用潜力,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星火”小组的名字,首次在国家级的科研舞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项目进入原型机研制阶段,更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被列为重点保障项目。在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的实验室里,林晚星和她的团队,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科学家们一起,将图纸上的构想,一点点变为现实。
又是两年磨一剑。
当最终的集成测试到来时,整个项目组都屏息凝神。巨大的实验场内,模拟着各种极端复杂的电磁环境和物理干扰。多个形态各异的通信节点分布其中。
“开始测试!”总工程师一声令下。
刹那间,模拟的强干扰信号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整个实验场!传统的通信系统瞬间瘫痪,信号指示灯一片血红。
然而,“星火”系统却如同拥有生命般!主控大厅的巨型屏幕上,代表各个节点的光点迅速闪烁,依据周屿的算法和沈望舒的同步模型,自动切换通信频段和加密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如同流动的星河般动态变化!一条条被干扰阻断的链路被迅速放弃,新的、更优的路径在瞬息间被建立!数据传输的指示灯,在短暂的波动后,顽强地保持着稳定的绿色!
“抗干扰测试通过!”
“节点智能协同测试通过!”
“极端环境生存性测试通过!”
“安全加密极限测试通过!”
……
一项项苛刻到极致的测试指标被接连攻克!主控大厅里,原本紧张的气氛逐渐被兴奋和激动所取代!老专家们看着屏幕上那流畅自如、仿佛拥有智慧般的系统表现,眼中充满了惊叹!
当最后一项测试——“多节点协同定位与信息融合”顺利完成的提示音响起时,整个主控大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激动地相拥而泣!
成功了!他们成功了!
这套被命名为——“惊鸿系统”的空天信息传输与安全原型系统,以无可争议的性能,圆满通过了所有测试!它的表现,远超预期,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惊鸿系统”!
这个名字,是林晚星亲自定的。
在项目成功后的总结汇报会上,面对上级领导和众多专家赞许和探究的目光,林晚星站在讲台上,身后是“惊鸿系统”那恢弘的结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