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


他走到炭炉边,将那一小角轻容纱毫不犹豫地丢进尚有余温的灰烬中,看着它迅速卷曲、焦黑、化为虚无。

“至于接下来……”杨晓目光投向窗外阴沉的天色,“太子已经动手了,城外袭击,朝堂攻讦,如今连陛下身边都布满了他的眼线。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怜月物色的人手,要尽快收编整合。陈玄礼那边,既然他默认了‘暖炉’,我就要再添一把柴,让他看到跟我合作,确实能取暖,而非引火烧身!姑姑您这边,继续按照我说的,加倍对陛下温柔体贴,但绝口不提政事,只做一朵解语花。同时……也要留意宫中动向,尤其是陛下饮食起居,我怀疑太子的手段,不止是流言那么简单……”

杨晓一条条布置下去,思路清晰,杀伐果断。此刻的他,哪里还有半分纨绔子弟的模样,俨然一位在惊涛骇浪中执掌船舵的年轻枭雄。

杨玉环看着侄子的侧脸,心中百感交集。恐惧、依赖、欣慰,还有一种连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悄然滋生的异样情愫,交织在一起。她仿佛看到,眼前这个少年,正用他单薄的肩膀,为她,也为他自已,硬生生在这必死之局中,撬开了一道缝隙。

“好,姑姑都听你的。”她轻声应道,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顺从和信任。

就在这时,殿外又传来心腹宫女刻意提高的禀报声,带着一丝惊慌:“娘娘!陛下……陛下醒了,听闻高公公已搜过宫,什么都没找到,似乎……似乎心情更差了,正在寝殿内发脾气,砸了药碗……”

李隆基的反应,不出所料。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只会生根发芽。什么都没找到,反而可能让他觉得是隐藏得太好。

杨晓与杨玉环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姑姑,机会来了。”杨晓低声道,“现在,正是您去‘劝慰’陛下的最好时机。记住,委屈,但不抱怨;担忧,只为龙体。”

杨玉环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微乱的鬓发和衣襟,努力让自已看起来楚楚可怜却又强装镇定。她对着镜子练习了一下眼神,那是一种混合着无辜、委屈和深切关怀的神情。

“我去了。”她看了杨晓一眼,转身走向殿门,步伐虽轻,却带着一种赴战般的决绝。

杨晓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轻轻摩挲着怀中那块鸳鸯玉佩。高力士的“好意”,陈玄礼的“暖炉”,太子的杀机,皇帝的疑心……所有线索都绞在一起,指向一个越来越近的爆发点。

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这脆弱的同盟,必须在风暴彻底降临前,转化为真正的力量。

他转身,对那名心腹宫女低声吩咐:“想办法传话给怜月,让她通知我们的人,今晚三更,老地方见。有要事相商。”

宫女领命,悄然而去。

杨晓独自站在空旷的殿内,感受着空气中尚未散尽的香氛和紧张气息,眼神锐利如刀。

潼关的寒风裹挟着黄河水汽,吹不散弥漫在军营上空的压抑与血腥。中军大帐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却暖不了边令诚那颗因嫉恨和恐惧而冰冷的心。

他捏着那份由心腹小宦官誊写、字迹略显潦草的密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密报是监军副使送来的,详细记述了数日前那场击退叛军奇袭永丰仓的战斗。报告中虽将首功归于边令诚的“运筹帷幄”,却也不得不提及高仙芝临危受命、身先士卒,率部血战,方稳住阵脚,甚至阵斩了一名叛军骁将。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