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
- 读书简介
很多网友对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非常感兴趣,作者“桐二木”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沈砚唐太宗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船只缓缓行驶在江面上,沈砚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的景色。江南的风光果然名不虚传,两岸绿树成荫,稻田成片,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但他知道,这宁静的背后,隐藏着水患的威胁。每年汛期,这里便会变成一片泽国,百姓流离失所...
第46章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周文远不敢耽搁,连忙起身去准备。
沈砚喝了一口茶,稍稍休息了片刻,便带着随行的官员和周文远安排的人手,登上了前往扬子江的船只。船只缓缓行驶在江面上,沈砚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的景色。江南的风光果然名不虚传,两岸绿树成荫,稻田成片,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但他知道,这宁静的背后,隐藏着水患的威胁。每年汛期,这里便会变成一片泽国,百姓流离失所。
船只行驶了半日,终于抵达了扬子江下游。沈砚下船后,沿着江岸仔细勘察地形,时而弯腰查看土壤,时而用手比划着,时而询问随行的官员当地的水文情况。他发现,扬子江下游的河床果然比他想象的要高,岸边的堤坝也大多年久失修,多处出现了裂缝和坍塌的迹象。
“沈大人,”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老官员说道,“这扬子江下游的堤坝,还是前朝修建的,已经有几十年了。这些年,每到汛期,我们都会组织百姓加固堤坝,但效果甚微。去年汛期,这里的堤坝就溃决了一处,淹没了附近十几个村落,百姓伤亡惨重。”
沈砚闻言,眉头紧锁:“看来,加固堤坝刻不容缓。不仅要加固现有堤坝,还要按照方案开挖沟渠,修建水闸。明日开会时,我会将具体的任务分配下去,
各州府要各司其职,务必在汛期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是,沈大人!”众人齐声应道。
沈砚继续沿着江岸勘察,直到天色渐暗,才返回苏州知府衙门。回到衙门后,他不顾疲惫,立刻召集随行的官员,根据白天勘察的情况,修改完善水利方案。烛火通明的书房内,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在图纸上标注修改,忙得不亦乐乎。
次日清晨,江南各州府的官员齐聚苏州知府衙门。沈砚坐在主位上,将江南水利工程的方案和任务分配情况一一告知众人。他将工程分为三个部分:加固堤坝、开挖沟渠、修建水闸,每个部分都指定了负责人和完成期限。
“诸位,江南水利工程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生计,朝廷对此十分重视。”沈砚沉声道,“我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若是有人敢推诿扯皮,延误工期,休怪我不讲情面!”
“我等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沈大人和朝廷的信任!”各州府官员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各州府官员便立刻返回各自的辖区,组织人力物力,开始着手准备工程。沈砚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前往各个工地视察,指导百姓修建堤坝、开挖沟渠。他与百姓同吃同住,亲自示范如何夯土、如何砌砖,百姓们见他如此亲民,都十分感动,干活也更加卖力了。
这日,沈砚正在扬子江沿岸指导百姓加固堤坝,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少年骑着一匹白马,飞奔而来。少年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身着青色长衫,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一股灵气。
少年来到沈砚面前,翻身下马,躬身行礼:“学生王勃,拜见沈先生!”
沈砚心中一动,没想到王勃竟然这么快就来了。他扶起王勃,笑着说道:“贤侄不必多礼。我已收到你的书信,得知你要来拜我为师,心中十分欣慰。你能有如此才华,又如此好学,真是难得。”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