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病院里的朱元璋

第36章


其下还设有御医、吏目、医士等不同职级的医官,各自承担相应医疗工作。

当然,能来这里的,都是老太医了,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无论是后世还是古代,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年龄越大的医者,治疗手段越高超。

“陛下,不知唤我等何事?”

众多太医中,为首的看起来地位身份不凡,他恭声道。

此人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太医,戴思恭。

戴思恭字原礼,浙江浦江人,早年随父学医,后成为朱丹溪的得意门生。

其医术精湛,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症。

历史上,朱元璋晚年患病,戴思恭奉诏诊治,疗效显著,深受朱元璋信任。

他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方》《类证用药》等医学著作,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贡献颇丰。

这里的太医中,也就只有戴思恭敢说话了。

闻言,朱元璋淡淡的扫了戴思恭一眼,然后道:“咱让你们来,是好好给咱检查检查太子的身体。”

“给咱检查清楚了,无论大病小病,都给咱说一说,咱考一考你们这些太医的医人水平。”

这句话将众多太医吓了一跳,皇帝突然要考他们这些太医的能力水平?若是这样的话可以让太医院去负责诊断其他病人,或者民间的各种疑难杂症啊,为何要检查天潢贵胄的太子金体?

难道说?

太子患病了?

太医们中也有人精,下意识的明白了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太子必然生病了,并且可能不是小病。

若是小病的话,直接派人让他们来医治即可。

但如果是大病的话,就不能这么直白的让太医们来治疗了,要知道太子贵为储君,是真正意义上的皇位继承人,若是太子传出来身染重病,这会让满朝文武和各地藩王如何去想?

是否这些人会生出其他不该有的想法?

所以陛下才用了这个‘考一考’他们能力和水平的借口。

奉天殿侧殿外,日影西斜,将那汉白玉的台阶映得金黄。

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一人身着一袭月白色的蟒袍,袍角绣着精致的海水江崖纹,金线在余晖下闪烁着微光。腰间束一条明黄锦带,正中镶着一块圆润的羊脂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此人正是太子朱标。他身姿挺拔,步伐匆匆却不失稳重。面庞方正,轮廓分明,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而明亮,此刻眼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忧虑。高挺的鼻梁下,嘴唇微微抿起,透露出他内心的焦急。

朱标穿过殿门,踏入奉天殿内。

殿中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长。他未及停歇,目光急切地在殿中搜寻,很快便锁定了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

来不及掸去身上的微尘,他快走几步,恭敬而又急切地行礼,

“父皇,儿臣听闻您召见,匆忙赶来。”

说罢,微微抬头,眼神中满是关切地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颔首,然后道:“咱想让太医们,给你检查检查身体,顺便查看这些太医的能力和水平。”

闻言,朱标心中倒是知道朱元璋的意思。

不过,他应该没有病啊?

朱标满是疑惑,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躯,又抬眼望向朱元璋,目光中尽是不解:“父皇,儿臣自觉身体康健,并无任何不适之处,为何要让太医为儿臣检查身体?”

朱元璋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抹忧虑与无奈,缓缓说道: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