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长史周先生站在沙盘前,听着一名灰衣首领的禀报,眉头越皱越紧。
“永宁侯府倒台前后,所有明面、暗面的资金流动、人员往来均已彻查三遍。”灰衣首领的声音平板无波,如同在诵读文书,“侯府产业被查抄前,并无异常的大额资金转移。与黑风坳、百花楼的银钱往来,皆通过数层白手套,最终指向几个早已‘病故’或‘失踪’的中间人,线索至此全部中断。”
“人员方面,府中下人背景干净得可疑,稍有疑点的,不是在那几日‘意外’身亡,便是如那个小莲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追踪那辆倒夜香的车和那个老苍头,最终只找到城外十里坡一座空屋和几件被遗弃的旧衣,手法极其老道,未留下任何指向性线索。”
周先生脸色阴沉:“也就是说,对方将侯府这枚棋子利用完后,清扫得干干净净,没留下任何能直接追查到其身份的尾巴?”
“可以这么理解。”灰衣首领点头,“对方极其熟悉我们的行事方式和追踪手段,反侦察能力极强。并且,对侯府内部的人员结构、乃至…王爷与侯府之间的某些不为人知的联系,似乎都了如指掌。”
这才是最让周先生,乃至七王爷感到心惊的地方。那种被窥视、被洞悉的感觉,如芒在背。
“李秉章那边呢?”周先生换了个方向。
“李御史此次弹劾,证据链完整,但来源蹊跷。许多关键证据,尤其是那小莲的证词和重伤护卫的出现,都像是…被人精心准备好,适时送到他手上的。我们追查了所有可能与李御史接触的可疑人员,一无所获。对方似乎算准了李御史的脾气和行事风格。”
“还有关于顾昭南逃的流言,”另一名负责情报分析的灰衣人补充道,“最初散播的几个源头,都是市井中最不起眼的混混和乞丐,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传递的消息是什么,只说是拿了钱办事。钱款来源同样经过多次转折,最终指向几个空头钱庄账户。”
石室内陷入一片令人压抑的沉默。
对手太高明了。滑不溜手,无迹可寻。
“并非全无收获。”良久,灰衣首领再次开口,他走到沙盘前,用手指点了几个区域,“我们综合分析了所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发现几个微妙的巧合。”
“第一,最初关于侯府嫡女死因的流言,以及顾昭南逃的消息,几乎同时从城南开始扩散。而城南,恰是听雨茶楼所在,也是暗卫的一处重要据点。”
周先生眼神一凝:“你是说…顾昭?他并未南逃,反而潜回了京城?这一切是东宫的手笔?”这似乎说得通,东宫有动机,也有能力。
但灰衣首领却摇了摇头:“不像。若是东宫手笔,动作不会如此…阴柔精准。太子更倾向于正面施压或政治博弈,而非这种…仿佛带着个人恩怨般的、一步步将侯府凌迟处死的方式。而且,时间点上也有出入,顾昭遇袭失踪是在流言兴起之前。”
他继续道:“第二,那个救走小莲、替换护卫的计划,以及对大理寺女监的熟悉程度,并非普通势力所能做到。对方对京城的地下通道、衙门运作乃至狱卒换防都极其了解。这让我想起…一些早已解散的,擅长此道的旧部势力。”
“旧部?”周先生追问。
“例如,多年前一些因各种原因离散的…皇家暗卫退役人员,或是某些勋贵府邸培养的、见不得光的私兵。”灰衣首领语气谨慎,“尤其是,与已故的永宁侯先夫人,江南林氏可能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