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会有的状态。
一个昨天还在为梦想和事业全力以赴的人,怎么一夜之间就选择了这样一条决绝的路?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抑郁症”这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也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林宇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那种温和、内敛、与世无争的类型,他像一块璞玉,安静地散发着光芒。
这样的人,内心真的会藏着足以摧毁一切的狂风暴雨吗?
就在所有人都被这些疑点搞得云里雾里的时候,警方的一纸通报,像一盆冷水,试图浇灭这场舆论大火。
通报言简意赅: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短短几个字,却像一记重锤,把所有关于“他杀阴谋”的猜想都锤了回去。
可这通报非但没能平息风波,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弹。
网友们觉得,这个结论太草率,太敷衍,根本没有正面回应那些最核心的疑点。
那两块手表呢?
现场朋友的沉默呢?
他反常的举动呢?
这一切,难道就轻飘飘一句“排除他杀”就完事了?
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大家开始觉得,这潭水,深得看不见底。
娱乐圈的光鲜亮丽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我们无法想象的秘密和交易?
就在这时,互联网的“考古学家”们又挖出了一个陈年旧料。
几年前,在一档真人秀节目里,同为演员的苏然曾对林宇说过一句话:“兄弟,别太较真。”
当时这句话在节目里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提醒,甚至带着点朋友间的调侃。
可放在现在这个语境下,这句话被赋予了全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含义。
人们开始反复咀嚼这五个字,试图从中解读出林宇的性格密码。
他是不是一个太容易钻牛角尖的人?
是不是一个把所有事情都压在心里,独自承受的“完美主义者”?
苏然这句不经意的话,仿佛成了一道预言,一个注脚,为这场悲剧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心理学解释。
于是,舆论的风向又开始悄悄转变,从怀疑“他杀”,转向了探讨“性格悲剧”。
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抹去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事实,也无法驱散笼罩在整个事件上空的巨大阴霾。
我们这些屏幕外的看客,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手里拿着一堆真假难辨的碎片,却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