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是她一直帮助的女孩,是她责任心的一部分。
记忆如潮水般涌回苏平安的脑海苏平安第一次知道“赵婷”这个名字,是在她高二那年的秋天。
学校组织了一次与偏远地区乡镇中学的“手拉手”书信交流活动,旨在让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学生互相了解、共同进步。
苏平安收到的结对信件,就来自赵婷。
信纸是那种最普通的作业本纸,边缘还有些毛糙,但字迹却工整得惊人,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和用力,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这薄薄的信纸上。
“亲爱的苏平安同学: 你好!
我叫赵婷,是XX省XX县XX中学初二的学生。
很高兴能和你成为笔友。
我们这里秋天很美,山上的树叶都黄了,风一吹就像蝴蝶一样飞下来。
我喜欢看书,但是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多,我都看完了。
你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你也喜欢看书吗?
期待你的回信。
你的新朋友:赵婷”信的背面,还用铅笔画了一幅小小的、略显稚嫩但很生动的枫叶图。
这封简单却真诚的信打动了苏平安。
她很快买了漂亮的信纸和一套彩色画笔回了信,仔细描述了城市的景象,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将那套画笔一起寄了过去,希望赵婷能用它们画下更多美丽的秋天。
通信就这样开始了。
通过断断续续的信件往来,苏平安渐渐拼凑出赵婷生活的轮廓。
她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她成绩优异,是年级第一的常客,但言语间总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隐隐的忧虑。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意外。
苏平安寄去的一个包裹里,除了书籍和零食,还有一个她淘汰下来的旧MP3,里面下载了一些英语听力和歌曲。
她希望这能帮到赵婷练习听力。
一个月后,她收到的不是回信,而是一个陌生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赵婷的班主任,一位声音焦急而疲惫的女老师。
她告诉苏平安,赵婷为了省下买电池的钱,晚上经常借着宿舍走廊微弱的灯光听MP3学习,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骨折了。
家里老人觉得听“那洋玩意儿”才摔的,是“不务正业”,很生气,不愿意多出医药费,甚至不想让她继续读书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