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铜镜秘案林砚林明远小说

棉布 —— 棉布的纹样是 “鹊登梅”:梅花的花瓣是五瓣,喜鹊的翅膀上有三道纹路,这是祖父老家浙江东阳特有的 “东阳蓝印花布” 图案,当年她在祖父樟木箱暗格里看到的棉布,就是这个纹样。

她把棉布碎片放进密封袋,送去成分分析室,自己则继续研究木钮的内部结构。

根据祖父日记《匠人札记》第三卷的记载:“微型榫卯多藏机关,以‘攒边打槽’为基,反向旋转三圈可启”。

她深吸一口气,用拇指按住木钮顶端,按照 “顺时针半圈、逆时针一圈、再顺时针一圈半” 的顺序(祖父说这是 “天、地、人” 三才的对应)轻轻旋转。

当旋转到第三圈时,她听到了一声几乎微不可闻的 “咔嗒” 声,像指甲弹在木头上的轻响。

木钮顶端弹开一个芝麻大小的孔。

林砚屏住呼吸,从工具箱里取出博物馆特制的超细光纤探头(直径仅 0.3 毫米,专门用于检测文物暗格),缓缓伸进孔里。

屏幕上逐渐显现出图像:孔内是一个约一立方厘米的微型暗格,暗格里铺着一层薄如蝉翼的棉纸,棉纸中央放着半片残缺的竹篾 —— 竹篾呈淡黄色,边缘被打磨得光滑,上面用朱砂画着半只展翅的鹄鸟,鹄鸟的喙部叼着一根细竹,竹上似乎还刻着极小的字。

这与祖父日记里描述的那片竹篾完全吻合!

民国三十一年(1942 年)的日记里写着:“渝州寺庙藏简,分竹篾为二,一藏菩萨腹,一藏工具箱,绘赤鹄分飞图,遇合则明,遇离则隐。”

当年祖父在重庆华严寺藏清华简时,为了防止简卷被日军搜走,曾将《赤鹄之集汤之屋》的核心内容刻在两片竹篾上,一片藏在木雕菩萨的腹腔(用镂空雕技法留了透气孔),另一片则藏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工具箱夹层里。

日记里还画了竹篾的草图:完整的鹄鸟展翅,喙衔竹简,竹简上写着 “汤鼎” 二字。

难道这半片竹篾,就是寻找另一半、解开秘密的钥匙?

半小时后,成分分析报告送了过来。

报告显示,棉布碎片上的颗粒是鱼鳔胶与白芨汁的混合物,比例是 3:1—— 这正是祖父秘制的黏合剂配方!

祖父日记里详细记录过:“冬鱼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