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权巅:我祁同伟,只手遮天祁同伟李达康:(番外)+(结局)


县长李达康(根据时间线,此时应为常务副县长,但权责很重)眉头皱得更紧,显然也不看好:“同伟同志,想法有点意思。但那个厂子债务复杂,工人安置是大难题,是个马蜂窝,轻易碰不得。而且,电子产业?我们有什么基础?凭什么吸引人家?”

面对质疑,祁同伟神色不变,反而抛出了一个更具体的设想:“县长,困难确实有,但机遇也可能稍纵即逝。我最近注意到一些行业动态,沿海地区电子产业外溢的趋势已经显现。

如果我们能针对性地制定一套组合方案,比如:以极其优惠的价格盘活元件厂资产,抵扣部分历史债务;由县里出面协调解决部分职工安置问题;同时,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优惠;更重要的是,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帮助潜在投资商对接一些市场资源…”

他说的条理清晰,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且,他提到了“市场资源”,这让几位领导眼神微动。

李达康盯着他:“市场资源?你有什么渠道?”

“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和线索,还需要进一步对接验证。”祁同伟巧妙地回避了具体细节,留有余地,“但我认为,值得尝试。给我一点时间,我愿意牵头组建一个工作专班,专门跟进这个方向。”

他的话,既展现了担当,又没有把话说满。

会场安静了一下。县委书记看了看祁同伟,又看了看李达康,沉吟道:“嗯…同伟同志这个思路,确实有点新意。老胡,你觉得呢?”

胡果然哪里有什么主意,连忙点头:“啊,是是是,同伟同志年轻有为,想法多,有冲劲,我支持他试试。”

李达康虽然仍有疑虑,但祁同伟说得在情在理,态度也积极,他也不好直接泼冷水,便点了点头:“既然同伟同志有信心,那就先试试看。但要稳妥,注意方式方法,尤其要处理好稳定问题。”

“请领导放心,我会把握好的。”祁同伟微微欠身。

会议结束后,消息很快在经开区小范围内传开。

“听说了吗?新来的祁主任要搞元件厂那个烂摊子!”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那地方都烂透了,谁敢碰?”

“哼,我看是哗众取宠,想搞点动静出来,最后没法收场就好看了。”孙彪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冷笑着对心腹说道。

就连招商科的李为民,私下里也暗自摇头,觉得祁主任这次怕是有点操之过急,要碰钉子了。

对于这些议论,祁同伟充耳不闻。他迅速从招商科、经济发展科抽调了李为民等两三个看起来还算得力、至少不油滑的干部,组成了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开始紧锣密鼓地工作。

他让小组集中梳理元件厂的详细资料,特别是资产清单和技术工人名录。同时,他亲自草拟了一份《关于吸引电子配套产业投资盘活原无线电元件厂资产的初步方案》,内容详实,条款清晰,优惠力度极大且都在政策框架内,显示出极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

这份方案很快摆到了李达康和县委书记的案头。两位领导看过之后,都有些惊讶于祁同伟的效率和工作深度,虽然仍持谨慎态度,但批示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而就在祁同伟在明面上积极筹备的同时,刘爱军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