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命:一场流动的盛宴与庄严的修行全章+后续

一片小花园:有画着蓝天白云的,有画着爸爸妈妈在田里干活的,还有一幅画着两个小人手牵手,一个戴着眼镜,一个扎着马尾,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李老师和张老师”。

<李老师今年五十八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他说自己刚来时,学校连土坯房都没有,是村民们一起帮忙盖的。

“那时候路不通,课本要靠人背,翻两座山才能到镇上。”

他指着教室角落的一个旧木箱,“这里面装的是我刚来时的教案,那时候没有打印机,教案都是手写的,一节课的教案要写好几页。”

张老师比他小十岁,是他的妻子,当年跟着他来山里教书,一待就是二十年。

“刚开始也怕苦,晚上听着山里的狼叫,吓得睡不着。”

张老师笑着说,“但看到孩子们早上天不亮就来学校,手里还拿着给我们带的土豆,就觉得值了。”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山里下了大雪,路被封了,孩子们没法上学。

李老师和张老师就背着课本、粉笔和干粮,挨家挨户去上课。

最远的学生小娟家在山坳里,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雪没到脚踝,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

他们到小娟家时,小娟正趴在窗边等,小脸冻得通红,手里攥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说:“老师,我给你们留的,还热着呢。”

红薯是小娟家唯一能拿出的东西,皮烤得焦黑,里面却很甜,李老师吃着红薯,眼泪差点掉下来。

“那红薯的味道,我到现在都记得。”

后来小娟考上了县里的中学,临走前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纸上沾着泪痕:“老师,我以后也要当老师,回来教山里的孩子,就像你们一样。

我要让他们知道,大山外面有很多好看的地方,但大山里也有值得守护的东西。”

现在,小娟已经考上了师范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核桃坪小学帮忙,给孩子们上课,带他们读课外书。

她说:“李老师和张老师是我的光,我想成为更多人的光。”

而在城市的老社区里,这样的联结也在悄悄发生。

我家楼下的张爷爷今年八十二岁,儿女都在外地,独自生活。

社区里的大学生志愿者小林,每周都会来陪张爷爷两次:周三下午帮他买菜、打扫卫生,周日上午陪他读报纸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