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尖繁华只为你

第17章

,已经在本地热搜第一?”

温昕声音微颤,“林妍不会坐视不管。”

“我知道。”

苏倩没躲她的眼睛,“可如果连记录都不敢,那才是真正的消失。”

温昕沉默良久,目光落在巷子深处——小满正蹲在纸墙边,用手语比划着向一对母女解释一幅“五福临门”的剪纸。

她的动作流畅,眼神明亮,像一颗被风擦亮的星。

“你可以拍。”

温昕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坚定,“但别拍小满的脸。

她爸妈怕事,不愿她出头。”

苏倩点头,郑重地收起相机:“我尊重每一个不愿被看见的人。”

消息传出不过三小时,社交平台上的声浪开始汇聚。

有老居民留言:“我小时候也在烟火巷长大,那口井的水,甜了一整个夏天。”

有年轻网友感慨:“原来我们拆掉的不只是房子,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更有文化学者转发呼吁:“城市更新,不该是记忆的清零。”

压力,开始倒流。

街道办打来电话,语气微妙地松动:“你们这个展览……能不能办得‘正式’一点?

比如,申请个临时文化活动备案?”

老周接到消息,当场拍桌而起:“还申请什么?

我们都被逼到墙角了!

他们敢拆,我就敢拦!”

他带着几个老街坊,卷起袖子要去堵施工车。

温昕一路追到巷口,死死拉住他胳膊:“老周!

我们不是暴徒!

我们是想让这条巷子被‘看见’,不是被当成麻烦铲除!”

“可他们根本不想看!”

老周眼眶发红,“联名信退回来了,说‘程序不全’——什么叫程序?

我们住了三十年,这就是最大的程序!”

温昕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们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邀请。

当晚,她伏案至凌晨,设计出一张素雅却有力的传单:烟火巷非遗开放日·邀您共剪时光听粤曲、学剪纸、尝老味、忆旧城——我们不阻止城市前进,只请求它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她联系社区文化站,申请场地支持;拜托陈金娣重拾粤曲表演;请老周腾出修锁摊位一角,变成“老手艺体验区”。

小满听说后,兴奋地用手语比划:“我要教大家剪鱼!

三尾的!”

温昕心头一震。

三尾鱼——《温氏秘谱》中记载的“连年有余·变体式”,需七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