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思妙想系列续九:结局+番外+完结

”李守河捏着U盘,金属壳子凉得硌手,却觉得比手里的铁锨还沉。

他想起1982年修渠时,爹用毛笔在木板上写的“渠段台账”,木板被雨水泡得发涨,字都晕成了黑团。

现在倒好,字变成了数据,存在小小的U盘里,却比木板记得更牢,守得更紧。

“走,去西渠段看看。”

李守河站起来,铁锨扛在肩上,却没像往常那样急着走。

小吴跟在后面,看见他的胶鞋在渠埂上踩出的印子,比平时浅了些——好像那本旧笔记本和手里的U盘,替他分了些重量。

第二章:田埂上的“浇水闹钟”王婶的葡萄地在月牙渠西头,埂上的野草刚割过,露出湿润的黑土。

早上七点,她就挎着篮子站在渠边,看见李守河过来,赶紧迎上去:“守河哥,你可来了!

今年葡萄挂果密,我天天半夜起来看渠口,就怕水不够,眼都熬红了。”

李守河往葡萄地里瞅,一串串青葡萄挂在藤上,像缀了串绿珠子。

“别急,我去看看闸门。”

他刚要往渠口走,小吴骑着电动车来了,车筐里放着平板和个二维码牌子。

“王婶,您先扫这个码。”

小吴把牌子递过去,“绑定您家的地块编号,再选作物品种是‘巨峰葡萄’,生长期选‘挂果期’。”

王婶眯着眼扫了码,手机屏幕上跳出个页面:“地块面积3亩,当前需水量20方/天,建议浇水时段5:00-7:00(避开高温)。”

小吴点了下“确认预约”,页面上立刻显示:“已为您预约明日5:00-7:00供水,届时智能闸门将自动开启,水量达标后自动关闭,短信提醒将同步发送。”

“这就行?”

王婶有点不信,“不用我守着?

万一水多了淹了根咋办?”

“您放心,系统里存着您家地块的土壤数据呢。”

小吴点开“土壤墒情”板块,曲线在屏幕上弯了弯,“这是上周无人机测的,您家地是沙壤土,保水性差,所以AI算的水量比黏土地多5方,还特意选在早上,水不容易蒸发。”

李守河站在旁边,想起二十年前王婶浇地的模样。

那时候没闸门,靠渠边挖个小口,王婶蹲在口子边守着,手里拿着块木板,水多了就挡一挡,水少了就扒一扒。

有次她守到中午,太阳晒得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