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写的你都懂于澜许依大结局

答。

他走近,看到我面前那叠纸,安静了几秒,然后把上面那页翻过去。

“下一版别再这么写。”

他语气平淡,“太像在讲你自己的事。”

“那不就是文案的意义吗?”

我终于开口,“把自己的事讲得别人也会心动。”

他看了我一会儿,没说话。

“你以前不是也是这么写的吗?”

我忍不住问。

“我以前是。”

“那后来呢?”

他低头,把那页纸对折,重新夹进资料里,“后来我发现,讲故事的人如果不被允许出现在故事里,那就不再属于他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第一次在他身上察觉出疲惫。

他走前说了一句:“明早七点半,把重写的稿子发我邮箱。”

那晚我写到凌晨三点。

删掉了那些流泪的形容词,也剪掉了所有“我”的痕迹。

我试着把感情藏在场景里,用空气、动作、对白去讲一段“没有发生”的故事。

写到最后,我在稿尾留了一句话:“如果你懂这段话,那我们从没走散过。”

我发了邮件。

在附件之外的空白正文里,我只留了一句话:“这次没有写我。”

第二天清晨六点半,他回了邮件。

内容没有一句评价,只有一个文件名,命名为“定稿01”,我的文案版本。

我点开看了一眼,没有改动。

哪怕是那一句——如果你懂这段话——他也没有删。

第四章 你有没有也为我说过一句话——曜白项目的第一次小型用户测试反馈比我们预期更糟糕。

客户没发火,只是安静地在现场听完,然后说:“我不想要一种‘被理解’,我想要一种‘被说出来’的惊讶感。”

于澜点头,说:“明白。”

我站在他身侧,手指扣着资料边角,抬头看那位客户女士时,只觉得天灵盖发紧。

“情绪穿透力”,这是客户的核心要求,可我们以为打动就是穿透,现在看来只是误解。

会后,于澜约我在楼下的咖啡馆见。

“文案不动。”

他直接说,“我们换场景。

你这段写的是对的,是执行方式错了。”

我低头喝水,没有说话。

他盯着我看了一会儿,语气松下来:“你是不是又觉得自己不行了?”

我轻笑了一声,“你管这叫又?”

“以前你也这样。”

他靠在椅背上,“一点外界否定就怀疑自己,明明最会写情绪的人是你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