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那件被咖啡弄脏的高定外套王振海林晚番外

),紧贴墙壁,一站就是一小时。

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浸湿了廉价制服衬衫的领口。

腰背的酸痛从最初的尖锐,逐渐变成一种深入骨髓的钝痛和麻木。

托盘。

沉重的圆形托盘,上面放满盛着水的玻璃杯。

从空托练习平衡,到加水,再到模拟上菜路径行走。

手腕抖得像筛糠,手臂的肌肉因为长时间紧绷而酸胀颤抖。

玻璃杯摔碎的刺耳声响,几乎成了我最初几天的噩梦背景音。

每一次碎裂,都伴随着培训师冰冷的眼神和毫不留情的扣分记录。

微笑。

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

嘴角上扬的弧度,露出的牙齿颗数,眼神的亲和度…都有精确到毫米的要求。

“要自然,要真诚,但更要标准!

你们是玉馔的门面,不是街边小馆子!”

培训师的声音像鞭子抽打在神经上。

脸部的肌肉因为长时间的假笑而僵硬酸痛。

酒水知识。

厚厚一本比砖头还沉的册子,里面是各种拗口的产区、年份、口感描述。

晚上回到拥挤嘈杂的宿舍,在室友刷短视频的吵闹声中,我缩在上铺,就着昏暗的床头灯,一遍遍死记硬背。

那些陌生的名词像天书,反复咀嚼,直到舌尖麻木。

餐具摆放。

西餐繁复的刀叉顺序、角度,中餐不同器皿的搭配、间距…要求精准得如同外科手术。

稍有偏差,培训师手中的小尺子就会毫不留情地敲在手背上,留下一道红痕。

还有服务流程。

从迎宾引位、点单推荐、上菜顺序、撤换骨碟、酒水服务,到最后的结账送客…每一个环节都有上百个细节需要记忆和执行。

培训师像无情的考官,随时随地抛出刁钻的问题,模拟各种突发状况——挑剔的客人、打翻的汤碗、喝醉的贵宾…每一次应对失误,都意味着加倍的练习和扣分。

身体的疲惫是其次。

最折磨人的,是那种被彻底否定、被碾碎重来的感觉。

我那点可怜的社会经验,在王振海那里学到的“生存法则”,在这里完全失效,甚至成了阻碍。

培训师总能一眼看穿我试图掩饰的局促、僵硬和不自信。

“林晚!

眼神躲闪什么?

看着客人!”

“托盘!

手腕下沉!

你那是在端炸药包吗?”

“微笑!

不是哭丧着脸!

你这样的表情会让客人觉得食物有毒!”

“推荐酒水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