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气,也让林晚“神女”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但林晚没有丝毫松懈。
粮食是命根子,必须尽快储存好。
她指挥村民修建了干燥通风的谷仓,用草木灰和石灰防潮防虫。
同时,那架立下大功的风车也让她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提升效率。
“姐,咱们村就这一口深井,现在人多了,牲口也添了几头,浇田、饮用都紧巴巴的。
开春要是再扩种,水肯定不够用。”
林草儿一边帮着晾晒麦种,一边担忧地说。
水!
这始终是制约黑土村发展的瓶颈。
深井水量有限,且灌溉依靠人力挑水或简单的水渠引水,效率低下,覆盖范围也小。
想要开垦更多的盐碱地,必须解决灌溉问题。
林晚的目光再次投向远处连绵的荒山。
系统能量依旧微弱,但凭借现代知识,她想到了一个古老的智慧。
坎儿井,一种利用地下暗渠将山麓地下水引至地表灌溉的工程。
“挖暗渠!”
林晚召集村民,在地上画出清晰的示意图。
“在山坡上找到合适的水脉点,打竖井下去,然后在底下挖暗渠,把水引到咱们村的地势低处,再开明渠灌溉!
这样,山里的水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到田里,还不会像地表水渠那样被太阳晒干蒸发!”
村民们看着那复杂的示意图,都有些发懵。
挖竖井?
还要在地下挖那么长的暗渠?
这工程听着就浩大无比。
“神女娘娘,这……这能行吗?
地下挖沟,万一塌了咋办?”
有人担忧地问。
“只要选对土层,控制好坡度,做好支撑,就能行!”
林晚语气坚定,她根据地质知识和系统微弱的探测,已经初步选定了几个点位。
“这关乎我们黑土村未来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粮仓,再难也要干!
而且,这坎儿井一旦挖成,能惠及子孙后代!”
林晚的决心和描绘的前景再次感染了大家。
在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下,黑土村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坎儿井”工程。
林晚亲自选址、定线、计算坡度。
男人们分成几队,在山坡上选定点位上挥汗如雨地挖掘竖井,深入地下。
然后在井底,沿着林晚画定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向前挖掘横向的暗渠。
妇女们则负责编织藤筐运送泥土,制作简易的木框支撑通道。
工程异常艰辛。
昏暗潮湿的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