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滴雨砸在窗户上时,张宇知道,有些事已经脱离了所谓的“科学预测”的轨道。
雨势越来越大,从淅淅沥沥到瓢泼倾盆,只用了半个小时。
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疯狂地抽打着玻璃窗,发出“噼啪”的爆响,仿佛要把这栋孤独的建筑从地基上拔起。
医院里的气氛也变得异常压抑。
病人们似乎感受到了天气带来的狂躁,走廊里充满了不安的骚动和尖叫。
张宇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他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刻意回避着所有与“河”有关的信息。
他关掉了手机新闻推送,不敢打开电视,甚至在同事闲聊时提到“河景房”时,他都找借口立刻走开。
只是一个巧合。
他在心里反复催眠自己。
天气不好,我本来就不会出门。
什么都不会发生。
但越是这样想,那个词就越是清晰地在他脑海中浮现:河边。
那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的程序,一个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终点。
3.2 失控的“观测者”最反常的,是C号床的李文博。
他今天没有睡觉,也没有发呆。
从早上开始,他就异常焦躁,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
他挣扎着想要下床,枯瘦的手臂死死抓住床栏,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嘴里,则在飞速地念叨着一连串张宇听不懂,却又感到无比恐惧的数据。
“大气压骤降至998百帕!
风速超过阈值!
瞬时风力七级!
不……不对,这个模型不对!
变量被污染了!”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窗外倾盆的暴雨,脸上是极致的恐惧。
“水位……水位会和十五年前一样!
会和那天一样!”
他突然转向张宇,用尽全身力气嘶吼起来:“不能去!
不能去河边!!”
十五年前。
这个全新的、无比具体的时间点,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张宇混乱的思绪。
他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为什么是十五年前?
3.3 催命的电话(转折点)就在这时,张宇口袋里的手机,不合时宜地振动起来。
是母亲的来电。
他走到走廊尽头,按下了接听键,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喂,妈。”
“小宇啊,”母亲的声音在嘈杂的雨声中显得有些担忧,“你那边雨大不大?
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急啊。”
张宇的心猛地沉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