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有哭诉,没有辩解,更没有反击。
我只是轻轻地,合上了我的书。
然后,我对着镜头,用一种告别的语气,也像是一种新生的宣言,轻轻地说:“我写完了。”
“我的宇宙,它曾经存在过。”
“谢谢。”
说完,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伸出手,毫不留恋地按下了结束直播的按钮。
屏幕,瞬间变黑。
将所有的震撼、错愕、泪水和思考,都留给了漆黑一片的另一端。
5.那场直播,后来被网友称为“内娱最悲壮也最浪漫的一场行为艺术”。
它精准地剖开了这场舆论流量战的核心资格论。
当所有人都在争论我有没有资格写科幻时,我用一场直播告诉他们:我不是在写科幻,我是在求救。
直播结束后,舆论彻底反转。
#林若星直播哭了##她不是笨蛋美人,她是阿克尚##我们都欠林若星一个道歉#,这几个词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上热搜,并且挂了整整三天。
李博明教授的微博评论区彻底沦陷了。
“教授,你用公式算出了星云不会流泪,却算不出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哭。”
“请问李教授,‘爱’这个东西,符合逻辑吗?
它能用公式推导吗?
你否定它,是因为它不科学吗?”
“你治学严谨,你高高在上,你剥夺了一个女孩最后呐喊的权利。
你赢了科学,输了人心。
你配当老师吗?”
之前痛批我的科幻大佬,偷偷删除了那篇长文。
夏晴的微博下面,也充满了质问。
“夏晴,你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站在高处,嘲笑一个在泥潭里挣扎的人吗?”
“都是女孩子,为什么要对她那么大的恶意?”
“你的底蕴,就是看着别人被网暴,然后轻飘飘地点个赞吗?”
夏晴第一次体会到了被舆论反噬的滋味。
她紧急删除了那条关于《局外人》的微博,并且团队开始疯狂公关删帖,但为时已晚。
她苦心经营多年的“知性才女”人设,一夜之间碎得稀里哗啦。
听说她和李博明教授学生那个大IP剧的合作,也因为资方担心她路人缘崩盘,暂时搁置了。
她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我都没接。
后来她通过共同好友传话,说想约我见个面,好好聊聊,说一切都是误会。
我只是笑笑。
误会?
不,那不是误会,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