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千潭印月全本+番外+后续

与心头难以言喻的悸动。

第三章:亭台嘉木 流年暗度六)金风送爽,时序入秋。

澄心园启动了浩大的“万象灵园”营造工程,旨在将园中一草一木、一亭一阁的灵韵气息,以秘法图谱记录,构建一座与实景共鸣的“灵枢虚境”。

子涵领了勘测园中古树灵韵之责。

她带着几位精通草木灵机的助手,来到园中那株树龄已逾三百载的白玉兰古树下。

此树乃澄心园镇园之宝,亭亭如盖,虽非花期,枝叶间却隐有光华流转。

她们在古树周围埋设下特制的“地脉灵犀仪”——形似玉圭,其上刻满感应山川地气的符文,用以捕捉古树与大地、星象之间微妙的能量流转。

与此同时,守拙则受命为园中八景之一的“听风亭”增添一道契合秋意的玄妙。

听风亭飞檐高挑,檐角原悬有铜铃。

守拙别出心裁,将一枚特制的“风语玄印”悬于亭心梁下。

此印以空青石为材,中空,内藏极细的“风信金砂”和一枚小巧的“应声刃”。

每当秋风穿亭而过,拂动檐角铜铃,清音响起之时,无形的风之韵律便被铜铃捕捉,传导至“风语玄印”。

印中风信金砂受激飞舞,带动应声刃在印石内壁留下或深或浅、或疾或徐的天然刻痕!

每一道痕迹,都是那一瞬风之形态的独特记录。

此乃“天籁成文”,自然之工。

(七)重阳登高日,澄心园中亦循古礼,佩茱萸,饮菊酒。

然而“琅嬛秘府”内却气氛凝重。

子涵已连续数日废寝忘食,以秘法催动“摄魂鉴影”之术,解析一部刚刚出土、残损极其严重的先秦竹简《云梦残篇》。

此简关乎上古星图,意义重大,却也凶险异常。

竹简中残留的先贤意念与驳杂的天地信息形成强大的精神涡流。

子涵端坐于静室中央,头戴一顶以冰蚕丝和陨星碎片编织的“灵犀冠”,冠上垂下数条细如发丝的金线,末端连接着竹简。

她正以自身神识为桥,通过这“神念接引”之术,强行沟通简中残存的古意,引导青铜古鉴进行更深层次的“摄魂”。

守拙本欲邀她登高望远,却闻知她劳累过度晕厥于秘府的消息。

他心中焦灼,不及多想,提着一个精巧的紫铜提梁食盒便匆匆赶往秘府。

静室内药香弥漫,子涵面色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