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的眼睛;现代艺术馆的馆长带来了台金属探测仪,说是从文物局借来的,连墙缝里的铁钉都能测出来。
“我联系了家安保公司,” 馆长推了推眼镜,镜片上还沾着昨晚的红漆,“他们说可以派带电击功能的机器人巡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
“机器人?”
老安皱起眉头,“那东西能分清好人坏人吗?
别到时候把来看展的游客电了。”
他摩挲着拐杖的铜头,冰凉的触感让混乱的思绪清晰了些,“我看还是把画转移到地下仓库保险。”
那间地下仓库是艺术区早年建的防空洞,后来改成了藏品库,铁门厚达十厘米,据说能防炸弹。
老安年轻时帮着铺过里面的地砖,知道墙角有四个通风口,都焊着手指粗的钢网,老鼠都钻不进去。
“我去看过了,仓库里的湿度和温度都合适。”
老安的拐杖在地上画了个圈,“把《秋野系列》剩下的五幅画都搬进去,再装上红外报警器和监控,保证万无一失。”
商户们没异议,谁都知道现在的画廊就像筛子,根本挡不住那黑影。
小王自告奋勇去联系叉车,张姐回家拿了些符咒,说是她奶奶传下来的,能镇住邪祟,非要贴在仓库的铁门上。
搬运画作的时候,天又开始下雨,淅淅沥沥的,像在为《晚穗》哭泣。
老安亲自抱着《荍中月》,修复师在后面跟着,手里拿着个小喷雾瓶,时不时往画布上喷点东西,说是能暂时阻止黑渍蔓延。
地下仓库的入口在艺术区的角落,被一丛茂密的爬山虎遮掩着,掀开伪装的铁板,露出陡峭的水泥台阶,往下走时能闻到股潮湿的霉味,像老家的地窖。
仓库里比想象中宽敞,墙壁上刷着白漆,角落里堆着些旧画框和雕塑,蒙着厚厚的防尘布。
小王指挥着叉车把画框放好,五幅画并排挂在最里面的墙上,《荍中月》被放在正中间,像位被保护起来的女王。
张姐忙着往铁门上贴符咒,黄纸红字在惨白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诡异;纹身师在通风口旁装了声波炮,炮口对准钢网,据说能发出让动物发疯的高频噪音。
老安检查了每个角落,确认红外报警器的探头都对准了画框,又在仓库门口撒了层荧光粉 —— 这是他从网上学的招数,只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