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两个字。
没有犹豫,没有不舍。
这个签名,斩断的是过去七年错误的捆绑。
签完字,送走律师,我反而觉得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未来或许艰难,但至少,方向握在了自己手里。
我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晚晚的厨房”。
账号的热度没有因为我的离婚风波而减退,反而因为那份真实和坚韧,吸引了更多粉丝。
大家关心我的后续,关心甜甜,更关心我分享的每一道带着生活气息的菜肴。
我更新得更勤了。
不再局限于深夜的“惨淡”,我开始分享早餐的豆浆油条,午餐的简单一荤一素,晚餐的面条或粥。
拍甜甜帮忙洗菜的小手(虽然通常越帮越忙),拍阳台自己种的小葱发芽了,拍第一次尝试做蛋糕失败的“惨案”现场……内容依旧真实,接地气,充满了生活的琐碎和努力向上的微光。
我的视频风格也渐渐形成:没有夸张的滤镜,没有精致的摆盘,镜头偶尔还会晃,但贵在真诚。
我会在视频里说话,分享做菜的小窍门,也分享一些带娃的趣事和烦恼,偶尔提到过去那段婚姻,语气平静,带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豁达。
这种真实不做作的风格,恰恰成了我最大的特色。
很快,有广告找上门了。
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奢侈品,而是非常接地气的品牌:一个口碑不错的平价锅具,一款孩子喜欢的健康零食,一个大众调味料品牌……报价不高,但很实在。
我没有立刻接。
我仔细研究品牌背景,试用产品,确认质量和口碑真的过关,并且确实是我自己在用的、觉得好的东西,才会考虑合作。
我的广告视频也做得很实在,就是在日常做菜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展示,分享真实的体验,优缺点都会说清楚。
粉丝们很买账。
他们留言说:“晚晚接的广告,闭眼入!”
“就喜欢晚晚这份实在!”
“姐姐选品靠谱!”
我的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块一条广告,渐渐增长起来。
虽然还远不能和赵明哲的收入相比,但足够支撑我和甜甜的生活,甚至开始有了一点小小的结余。
我带着甜甜搬出了那套冰冷的大平层,用分到的那点钱加上自己赚的,在一个老小区租了个小两居。
房子旧了点,但阳光充足,邻居大多是和善的老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