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被雨声淹没。
李白翻身上马,动作依旧利落潇洒。
他最后看了一眼杜甫,嘴角似乎想扯出一个笑,却终究只化作一声短促的“驾!”
马鞭轻扬,身影很快便融入了烟雨迷蒙的古道尽头,只留下一个越来越模糊的轮廓。
杜甫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像一尊淋湿的石像。
雨水顺着他的发髻、脸颊、衣领不断流下,冰冷刺骨。
他望着那消失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雨幕,穿透了时空,久久地凝望着。
雨水混合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无声地滑落。
那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在心底反复回响,带着无尽的期盼与浓得化不开的离愁。
秋雨潇潇,古道寂寂,单箭头的深情,在无边无际的湿冷中,无声地蔓延,缠绕成心头解不开的结。
---4 第三章:齐鲁寻仙·云海隔音 (公元745年·山东兖州一带)齐鲁大地的风,带着海的气息,也带着泰山的雄浑。
得知李白在兖州一带访道会友,杜甫心中那份被秋雨浸透的思念,如同春草般不可遏制地疯长。
他放下手头琐事,循着那飘渺的仙踪,一路追寻而来。
重逢在泰山脚下的小镇。
当风尘仆仆的杜甫出现在李白面前时,李白眼中掠过明显的讶异,随即化为毫不掩饰的惊喜,大笑着迎上来:“子美!
竟是你!
哈哈哈,好!
好!”
他用力拍着杜甫的肩膀,那份亲热,驱散了杜甫旅途的疲惫。
重逢的喜悦像阳光,短暂地驱散了杜甫心头积压的阴霾。
然而,杜甫很快察觉到了不同。
眼前的李白,似乎比梁宋分别时更添了几分“仙气”。
他兴致勃勃地带着杜甫拜访隐居山林的“高人”,兴致盎然地谈论着《道藏》玄理、炼丹火候、以及羽化飞升的种种玄妙。
在泰山之巅,面对翻涌奔腾、浩瀚无边的云海,李白迎风张开双臂,衣袂猎猎作响,仿佛下一刻就要乘风而起,融入那虚无缥缈的仙境。
“子美,你看!
这云海,便是登仙之路!
蓬莱方丈,就在这茫茫云涛之外!”
李白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亢奋的向往,眼神迷离,仿佛已超脱了尘世。
杜甫站在他身侧,感受着山巅凛冽的寒风,目光却无法像李白那样投向虚无的远方。
他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向下,穿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