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子在河里摸鱼、山上掏鸟蛋。
“铁蛋!”
我在河边找到他们。
一群孩子正撅着屁股在石头缝里摸呢。
铁蛋抬起头,脸上糊着泥,警惕地看着我:“干啥?
沈家那个扫把星?”
我没在意他的称呼,从口袋里掏出两块指甲盖大小的土红糖。
那暗红色的糖块,在冬日的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所有孩子的眼睛都直了,死死盯着我手里的糖,不停地咽口水。
这年头,糖是绝对的奢侈品。
“帮我摸鱼。”
我把糖往前递了递,“小鱼,两条换一块糖。
这么大的,”我用手比划了一下,“一条换一块糖。
比这还大的,一条换两块糖!”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
“真的?!”
“不骗人?!”
“骗你们是小狗!”
我斩钉截铁。
“干了!”
铁蛋第一个跳起来,一把抢过我手里的糖,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喊,“都听见没?
摸鱼换糖!
摸大的!”
“噢!
摸鱼换糖去咯!”
一群孩子呼啦啦全扑进了冰冷的河里,比过年还兴奋。
我站在岸边,看着他们热火朝天地摸鱼,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一半。
鱼源,解决了!
傍晚,铁蛋他们兴冲冲地提着一串用草绳穿起来的鱼来了。
收获颇丰!
有十几条巴掌大的鲫鱼、鲤鱼片子,还有几条半尺长的鲶鱼和嘎鱼!
按照约定,我把带来的土红糖掰成小块,分给了他们。
孩子们拿着糖,欢天喜地地跑了。
我看着地上那一堆活蹦乱跳的鱼,长长舒了口气。
本钱,花得值!
接下来的几天,我进入了疯狂运转模式。
白天:处理孩子们送来的鱼(主要是铁蛋,他成了我的固定“供应商”,我给他结算“工资”——糖或者一点点玉米粒)。
去山上捡松枝、柏树枝(增加熏香风味)。
去生产队废弃的窑厂捡碎砖头(加固我的小熏炉)。
去河边挖黄泥(修补熏炉缝隙)。
晚上:清洗、腌制(盐、一点点酱油、糖水)。
生火,熏制。
控制火候和烟量。
熏鱼的数量和质量,肉眼可见地提升。
熏好的鱼,金黄油亮,松香扑鼻,咸鲜适口。
我自己尝过,味道比第一次好了太多!
几天下来,我积攒了二十多条大小不一的熏鱼。
再次出发,前往公社黑市。
这次,我信心十足。
还是那个隐蔽的角落。
荷叶包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