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踩碎玉佩,“下次派杀手,先学清楚阿拉伯数字怎么写 ——‘007’的‘7’,尾巴该朝左。”
目送金吾卫押走壮汉,黎逢低声道:“柳兄,你发现没有?
所有阴谋都围绕着‘数字’—— 粮车数量、路线概率、票号编号……”贺瑾微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想起准考证背面浮现过的 “时空管理局禁止干预经济史” 字样。
手机在袖中震动,屏保照片里的父亲正在计算账目,计算器的反光与唐代算筹重叠,竟在地面投出 “286” 的阴影。
“因为数字不会说谎,” 他攥紧算筹,指节发白,“但人会。
而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数字,成为刺穿他们阴谋的利剑。”
六、历史暗线:《唐会要》里的饿殍记录本章末尾插入历史考据片段:“据《唐会要》卷八十四载,贞元八年河南道灾,‘饿殍盈野,人相食’,而‘漕运损耗十之五六’。
贺瑾微所见之腐粮、假账,实为中唐贪腐之冰山一角。
时藩镇割据,中央赈灾粮常被截留,寒门子弟即便中举,亦难敌门阀根深蒂固之网。”
这一细节既强化历史真实感,又暗示贺瑾微面对的不仅是个案,而是整个封建制度的沉疴。
章节亮点解析1. 科学爽点:将化学纵火、概率计算、防伪技术等现代知识转化为 “古代破案工具”,形成 “降维打击” 的阅读快感。
2. 权谋升级:揭示太子党与永王党合谋的证据链(粮车、账本、玉佩),使党争从表面冲突深化为制度性腐败。
3. 情感锚点:通过瞎眼老汉、饥民抢粮等细节,将 “数字改革” 与民生疾苦绑定,避免科技描写沦为空洞炫技。
4. 时空伏笔:手机屏保、准考证警示语与唐代场景的交互,暗示穿越者使命与历史修正的深层关联。
第 2 章完第 3章 破庙夜审的血手印一、霉雨寒夜:破庙中的临时法庭贞元九年秋夜,滑州破庙内烛火摇曳,霉味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
贺瑾微坐在断壁前的石案后,借手机冷光审视阶下的王刺史。
后者虽被剥去官服,肥脸上仍挂着倨傲:“贺大人,私设公堂可是死罪。”
“《唐律疏议・职制律》载,‘监临主守自盗,赃满三十匹者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