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长得很乖,刘城对她总是特别温柔,说是公司“重点培养对象”。
那天她在公司茶水间冲咖啡,我路过时她还低头问我:“你是刘总的女朋友吗?
你真厉害。”
她眼神清澈,语气羡慕。
现在想来,那眼神底下,藏了多少我看不懂的东西。
我重新打开知乎帖子,刷新评论。
“他是不是也给你送过那套香水?”
“他说我身上有家的味道。”
“原来我们都不是唯一。”
我手指僵在屏幕上,半晌没有动。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以为我要揭开的,是一个男人的伪善。
可我真正站上的,是一个专门猎捕女性情感的局。
而这局里,像我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
4 舆论的风暴知乎的帖子被转到微博后,流量开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暴涨。
转评破万,话题阅读量一夜之间突破五千万。
各类营销号、情感博主蜂拥而至,挖掘、搬运、拼接,把我和刘城的旧照片、朋友圈截图、甚至当年我为他做的广告策划案都翻了出来。
他们用一种极其熟练的方式,把这段感情故事拆成了“恋爱脑女孩如何走向清醒”的模板,也有人开始猜测我背后是否有团队炒作,甚至有人挖出了我大学期间在校报上写的一篇专栏,用一种带刺的语气说:“早就有文青病的征兆了。”
我看着那些评论,心脏一阵阵发紧,却没有再删任何一条。
我知道,一旦把事情摆到台面上,就没有回头路。
苏瑾说:“你要学会看清他们是攻击你的人设,不是你本人。”
可问题是,这个“人设”是我一手建立的,我为他写文案、拍视频、做形象包装,把他推到现在的位置。
所有这些人现在踩着我的旧努力去攻击我,也踩着刘城的假象去拆穿他。
我亲手把他送上神坛,如今也只能亲手把他拉下。
江楠约我见面,在一家极其安静的咖啡馆。
她已经开始写稿,初稿已经送到她所在媒体的主编手上,但还有最后一道确认——我要不要实名。
“如果你实名发声,舆论会转向你这边。
你不是一个网络故事,你是个具体的人。”
我端着咖啡,没有马上回答。
窗外阳光明晃晃的,街边的行人脚步匆匆,一如那年我和刘城在街角拉着手计划未来时的模样。
他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