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等同于“被爱”: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如果对方爱我,就一定能猜到我的心思。
当对方猜不到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被爱、不被重视。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会带来以下代价:频繁的失望与误解:由于对方无法准确猜到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期待常常落空,导致内心积压越来越多的失望和不满。
同时,对方也可能因为我们的沉默或间接暗示而感到困惑和挫败。
不必要的冲突与猜忌:当需求未被满足时,我们可能会通过指责、抱怨、冷战等方式来表达不满,这很容易引发冲突。
而对方则可能因为不明白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感到无辜和委屈,导致双方陷入猜忌的恶性循环。
关系的消耗与疏远:长期处于这种“猜心游戏”中,双方都会感到疲惫和消耗。
关系中的信任感和亲密度也会因此受到损害,甚至导致疏远。
个人需求的压抑与忽视:如果我们总是期待别人来满足自己,而不主动表达,那么我们自己的真实需求就很容易被长期压抑和忽视,导致内心失衡和不快乐。
二、“我选择告诉你”:清晰表达的力量转向“我选择告诉你”的模式,意味着我们开始为自己的需求负责,并以一种更直接、更尊重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 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在向他人表达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需要我们向内探索,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渴望。
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感到一种模糊的不适,却不明白具体是什么需求未被满足。
这时,可以尝试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陪伴、是安慰、是帮助、是尊重,还是独处的空间?”
2.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表达需求也需要考虑对方的状态和当时的氛围。
尽量选择双方都比较平静和专注的时候进行沟通。
表达方式上,可以采用温和、坦诚、非指责的语气。
3. 具体而明确地说明:避免使用模糊、笼统或暗示性的语言。
尽量用具体、清晰的语言来描述你的需求。
例如,不说“我希望你多关心我一点”,而说“我希望我们每天能有至少半小时不受打扰的交流时间,聊聊彼此的一天。”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