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一次,她饿得头晕眼花,栽倒在灶台边,孩子们吓得直哭。
李福生闻讯赶回来,抱着妻子,心疼得说不出话。
黄秋莲却强撑着微笑:“我没事,只要孩子们好好的就行。”
1952年,小姨出生,取名李淑华。
随着国家越来越稳定,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黄秋莲和李福生看着膝下一群儿女,虽然日子依旧清贫,但心中满是欣慰。
他们用自己的坚韧和爱,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也为这个大家庭的延续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们在黄秋莲和李福生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
陈冬生娶了邻村的姑娘王桂兰,四个女儿也都嫁作人妇。
李秀兰和李秀梅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李秀兰嫁给了镇上的教师,李秀梅则嫁给了同村的青年。
随着孙辈的相继出生,黄秋莲的脸上笑容更多了。
她抱着白白胖胖的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咱们家后继有人啦!”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清泉村时,黄秋莲的孩子们也紧跟时代步伐。
陈水生带着家人承包了村里的果园,种上了橘子、柚子;大女儿陈淑芳开了一家小卖部,生意红火;李秀兰的丈夫调动工作,一家人搬到了县城。
黄秋莲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闲不下来,她在院子里种满了蔬菜,还养了几只鸡。
每当孩子们回家,她就会杀只鸡,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
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各自的生活,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妈,您还记得二弟他们偷鸡被追着打的事吗?”
我妈李淑珍往八仙桌上摆着碗筷,忽然笑着问正在择菜的黄秋莲。
老太太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绽开笑容,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亮,“咋不记得?
那几个混小子,能把天捅出个窟窿来!”
那是七十年代初的夏天,二舅李国平、三舅李解放和小舅李建国正是最调皮捣蛋的年纪。
自然灾害虽已过去,但家家户户依旧清贫,村里的老母鸡下的蛋,都是要攒着换盐巴的金疙瘩。
那天晌午,三个半大孩子蹲在村口老槐树下,瞅着隔壁王大爷家鸡窝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馋虫一下子就勾起来了。
“要不……咱们弄只鸡吃?”
二舅搓着衣角,咽了咽口水。
三舅眼睛瞪得溜圆:“被发现要被打死的!”
可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