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
孝文帝在研读《老子》五千言这部经典著作时,遇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心中颇为困惑。
就在这时,那混元(即太上老君)为了点化孝文帝,便化身示迹,自号河上公,居住在陕河之滨。
河上公平日里常常讽诵《道德》二经,对其中的义理有着深刻的领悟。
孝文帝得知有这么一位高人后,便派遣使者前去询问经义。
然而,河上公却说道:“道尊德贵,非可遥问。”
意思是说,“道” 和 “德” 是无比尊贵的,不可以通过使者遥遥相问。
孝文帝听了使者的回报,心中对河上公更加敬佩,同时也感到一丝惭愧。
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河上公的住处,当面请教。
孝文帝命驾前往,到了河上公的住处,只见河上公踞坐在庵中,见到皇帝到来,竟并不起身迎接。
孝文帝心中有些不悦,便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虽有道,也是朕的子民,为何不能自屈,如此高傲?
朕能使人富贵贫贱在须臾之间。”
孝文帝的意思是,天下都是他的土地,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河上公就算有道行,也不能如此傲慢,他有能力在瞬间决定一个人的富贵贫贱。
河上公听了,只是轻轻拍手跳跃,紧接着冉冉升上虚空,离地数丈后停在太虚之中。
他低头答道:“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
陛下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
河上公的这番话表明,他既不属于天,也不拖累人,更不居于地,根本就不算是皇帝的子民,皇帝又怎能决定他的富贵贫贱呢?
孝文帝听了河上公的这番话,这才恍然大悟,领悟到河上公绝非凡人,而是神人。
他赶忙下拜稽首,向河上公礼谢不已。
河上公见孝文帝有如此诚意,便授予他上下章句希微之旨,也就是《老子》这部经典中那些微妙深奥的义理。
如今,河上公曾经居住的地方,还建有庙宇,用以纪念他的事迹。
而文帝望仙台也依然并存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段神奇的故事。
这孔子问礼和河上公显化传经旨的两段故事,都充分彰显了道家圣人的高深境界和非凡事迹。
然而,这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