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母亲的幸福生活抖音热门:全文+结局+番外

喝。

我出生的那一年,我大姑家二表哥比我早一个月出生。

当时我大姑带着大表哥和刚出生一个月的二表哥来娘家过“满月”。

村里的风俗习惯就是出门的姑娘在孩子满月时要回娘家过“满月”住一个月的。

家里本来光景就不好,十多口的一大家子在一口锅里吃饭,仅仅依靠生产队里分的那点口粮,是相当困难的。

母亲生下我没几天,就下地干活了,无知的我,文静的老实的躺在土炕上或被母亲放在家里盛粮食的铂铑里。

两年后,弟弟出生,当时家里依旧光景不好,但全家非常高兴,尤其是我的爷爷奶奶,把弟弟当成全家的宝疙瘩。

在弟弟满一周岁后,就和爷爷奶奶、二姑、小姑到北屋住了。

我是一直和父母住在空间狭窄的东屋的,虽然爷爷奶奶他们住的北屋也不怎么宽敞。

在我们姐妹四个中,只有我最了解我的母亲,也亲眼看见了母亲一辈子的不容易。

1972年,我大妹妹出生时,家里依旧贫困如洗,好在家中养了几只下蛋的老母鸡,我母亲也破天荒在“坐月子”的日子吃上了鸡蛋。

每顿饭,奶奶给我母亲送到东屋一碗小米稀饭和三个鸡蛋。

母亲看着站在她眼前馋的咬手指的我和弟弟,每次都是大方地分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鸡蛋。

我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房屋都是土培砌筑起来的,房屋开间进深尺寸很小,我和父母住的东屋,冬冷夏热,冬天天寒地冻,屋里不见烟火。

夏天西晒,屋里如蒸笼一样,热气腾腾。

我们家的锅灶在北屋,冬天,爷爷奶奶的土炕还算温暖。

我清楚地记得,在寒冷的漫漫冬夜里,我躺在被窝里冻醒的时候,常常发现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是给我们缝补衣服,就是笨拙的纳鞋底给家里的老少做布鞋。

冬天生产队里没农活,母亲就和奶奶学习纺线织布。

奶奶的纺线细得像丝,而母亲纺的线,始终如麻线一样粗,所以奶奶从不用母亲的纺线织布。

奶奶织的布花色品质很多,母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那些年,家里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用奶奶的布料简单的裁剪制作加工而成的。

母亲的纺线被拧成了粗的麻线,用来纳鞋底做成了一双双的布鞋。

夏天,太阳暴晒,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