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校园创业大赛的初赛结果出来了,我的项目——基于本地特色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进入了决赛。
这是我两周熬夜的成果,凝聚了我对家乡市场的全部思考。
晚上,我躺在床上,窗外月光如水。
一个月前的夜晚,同样的月光下,我还在为失去一段感情而痛哭。
而现在,我的脑海里全是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全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
我拿起床头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那里贴着我和沈越的最后一张合影。
我本想撕掉,却又停住了手。
不是放不下,而是已经不再需要刻意去忘记。
那个全心依赖他人的夏初语已经死去,现在是一个崭新的我。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听说你进了创业大赛决赛,项目很有前景。
我是陆景深,正在组织一个创业沙龙,想邀请你来分享。”
我盯着这条消息,有种莫名的预感——生活的转机可能就此开始。
03我揣着陌生号码发来的邀请,好奇地来到了这场创业沙龙。
会场比想象中要小、要私密得多,只有二十来个人,都是些面容严肃的创业者或投资人。
“夏初语?”
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我转身,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向我走来。
他看起来三十出头,着装简洁却不失品质,眼神温和但带着一种看透事物本质的敏锐。
“陆先生?”
“叫我景深就好。”
他微微一笑,“听说你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结合了家乡特色?
能具体聊聊吗?”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入主题。
这让我有些意外,但也松了口气。
我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我拿出准备好的企划书,开始讲解我的创业构想。
“我的家乡是个三线城市,虽然不如S市繁华,但有自己独特的消费生态。
我注意到,那里的年轻人有强烈的本土认同感,却缺乏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现代化服务…”本以为他会随便应付,没想到陆景深认真听完,提出的问题直指核心。
“你的用户获取成本分析得很透彻,但平台的变现模式似乎还不够清晰。”
他翻到企划书的第七页,指着一组数据,“这部分如果能结合本地特色小店的会员体系,转化率会更高。”
一句话点破了我苦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你对我家乡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