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到四十,竟成了半路销冠陈明李强番外+无删减版

一团和气,但暗地里的较劲已经摆上了台面。

有一次,一个预算充足、意向明确的“大客户”同时咨询了我们俩。

我和老王几乎同时行动,各自施展浑身解数。

他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带客户看了几套未公开挂牌的“稀缺房源”;我则连夜赶制了一份详尽的区域市场分析和投资回报预测报告,发给了客户。

最终客户选择了我,据说是因为我的报告“更专业、更让人信服”。

老王虽然没说什么,但那几天看我的眼神,冷得像冰。

我们之间的焦点,最终还是落到了那套“金色阳光”的房子上。

我旁敲侧击地打听过几次,老王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业主在国外,时差不好联系。”

“价格谈不拢,老外认死理。”

“好几个大客户都在排队呢,你别急。”

他的话虚虚实实,滴水不漏。

但我从我的数据分析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那套房子的挂牌价,虽然标注“低于市价”,但结合同小区同户型近期的成交数据,以及它的楼层、采光等因素,这个“低”的幅度并不足以支撑“急售”的说法。

而且,根据我的模型预测,这套房子的“合理成交周期”应该更短,但它却一直挂在那里,不温不火。

更让我起疑的是,我通过物业一个相熟的保安大哥那里了解到,这套房子最近根本没人来看过!

老王口中的“好几个大客户在排队”纯属子虚乌有。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我心中形成:这套房子,很可能就是老王或者他关系密切的人的!

他挂出来,标注“急售”,或许是为了测试市场反应,或者,是为了钓鱼?

钓我这条知道他底细,又急需这套房子的鱼?

我决定不再被动等待。

我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动声色地搜集关于这套房子和业主的信息。

我甚至假装带别的客户去看“金色阳光”其他房子,趁机向邻居打听房主的情况。

我还利用周末时间,以购房者的身份,去其他中介门店打探这套房子的信息,试图交叉验证。

就在月底的业绩冲刺阶段,店里弥漫着一股近乎疯狂的紧张气氛。

老王的业绩依然领先,但我紧随其后,差距微乎其微。

谁能拿下最后几天的关键单子,谁就是这个月的销冠。

这时,老王突然在工作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