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留下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永远的印记。
6 拆迁队的铁锹午夜冥币 第六章:拆迁队的铁锹拆迁暂停的第三天,陈小林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个铁皮盒,藏在老槐树的树根深处。
铁锈斑斑的盒盖上,刻着“建军”两个字,是王秀英的字迹,笔画间填满了泥土,像是被泪水浸泡后又风干。
盒内装着王秀英的全部“珍宝”:王建军工牌、练功券、手账,还有一张泛黄的奖状——“2017年度优秀安全员”,颁奖单位是王建军生前的工地。
奖状背面,王秀英用红笔写着:“我儿穿制服真好看,像他爸当年当解放军的样子。”
社区纪念馆的筹备组来了,他们要将废墟改造成“建军纪念角”,保留老槐树和供桌,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陈小林看着志愿者们小心清理墙上的“奠”字,突然发现红漆下隐约露出另一行字:“建军,妈等你娶媳妇”——那是王秀英在儿子去世前,偷偷写下的期待,却永远等不到兑现的那天。
王秀英在医院的状态时好时坏,清醒时会对着手账发呆,浑浊的手指反复摩挲着儿子的照片;糊涂时则满病房找“建军”,把每个穿蓝衣服的护工都当成儿子。
陈小林给她带来新蒸的馒头,她却坚持要洗七遍,说“建军不喜欢吃外面的添加剂”。
“你知道吗?”
护工悄悄说,“她儿子去世后,她每天凌晨四点都会起来揉面,说要给建军准备早餐,就像他小时候要赶早班车去学校一样。”
陈小林想起废墟里的铁皮饭盒,想起那些发霉的馒头,突然明白,有些习惯,早已刻进骨髓,成为支撑一个人活下去的信念。
拆迁队再次到来时,带着法院的强制拆迁令。
陈小林和社区居民们手拉手挡在废墟前,王秀英被护工扶着站在最前面,蓝布衫在秋风里猎猎作响,像面破旧却坚韧的旗帜。
“拆吧,”王秀英突然开口,声音清晰得惊人,“建军不会怪你们的,他在那边,住的是高楼大厦……”话未说完,泪水已夺眶而出,“只是别砍这棵树,他小时候总爬树摘槐花,说要给妈做槐花馒头……”挖掘机的铁锹停在半空,拆迁队长摘下安全帽,对着老人鞠了一躬。
那天下午,老槐树被保留下来,废墟上
